the next 孙梦洁《我不是幻想家》全文?
我不是幻想家
生命中途无故横生出的枝节,对少年的迷恋或是未来的寸寸逼前,无论有无始末,都谓珍馐。
我们是后知后觉的一代。是与缺乏无关芜杂生长着的一代。在历经凹凸,到达应该迷惘和无助的年龄时,才慢慢察觉自己被困在很小的世界里,又要多么小心地活着不越雷池。
只要稍稍扭动,这个世界就会转向你。总这么想的从斑驳年代中走来的孩子们,如今都已经渐行渐远。
为了实现加尔□肖35岁的目标而曾经努力在16岁的我,现在,挣扎和喘息耗尽了所有力气的18岁的我,紧紧握着的笔在循环往复的时光里跳转成了不厌其烦的定语。
很清楚地记得高一早操的时候因萎靡不振而被霏霏念叨着说晚上排练10点才到家又要熬夜看日剧第二天还要很早到校搞定家庭作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而我在她前面只是佯挥着手做着操应和着知道了知道了。
不是不耐烦。而是当时不知道除了填满自己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梦想更快让我溃烂。既然已经丢掉手里的笔就不会回头再去写。至少那时候是那样孩子气地坚决着的。
从这个角度看向昨天,那些记下的东西的确变得粗糙却富生趣。没有情节却有怀念无尽漫漶。
可是并不是一切情绪可以无限保存。霏霏当年说“我可以相信你吗”时的表情还历历在目,现在在学校碰见了却顶多是点头微笑。
人类始终不是不倦不怠的生物。
熬夜熬成恶习,睡到5个小时就觉得是奢侈。熬了两年,以至于后来去学校都会被误认为是涂了绿色的眼影,我也只能一次次苦口婆心地解释说那知是我黑到发青的黑眼圈而已。
足够长大以后,可以拥有不因年少时做的决定而失去激情的生活。说是我的原则也好臭屁也罢。即使哪天白花花的青春会像银子一样被我们置诸于前而后挥洒一空,也要逞着强绝对不后悔。
辗转到了高三反倒一下轻松起来。就像是死刑犯抱着必死的心情滋润地过完最后的日子,反正死猪不怕开水烫。在教室里养养蜗牛养养金丝熊养养兔子或者男女混合谈着BL凑合过着过着,然后行刑日就这样近了。
很多事情开始一件件地被冠上“最后一次”的名号,女生们最后一次在体育课逃到高二的教室吃方便面,男生最后一次在下课时千里迢迢跑到实验楼上厕所只为在那洗手台上的超大镜子里摆弄摆弄发型,埋头拼杀的时候不经意抬起头,也不合时宜地伤感到,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这么多人坐在同一个地方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努力。
三月份的时候忍不住逃了三天课去了北京玩,却错过了最想去的金属狂欢夜。回来之后开始了我高中生活以来最舒适的日子,9点上床6点起来作业稀少。
虽然表面无比平静无澜,但必然总是无法避免地一点点缩短它和现实的间距。还是要分别的,即使之前多么佯装不觉。24个小时在一起13个小时,互相唏嘘毒舌吹牛,即使我们处在年代交界处,也没有80后和90后的分歧,彼此已经不仅仅是习惯那么简单。可却终究还是要面对各自没有对方的未来世界,不做作也不哭,只是一下空虚无边。
高考结束不是终点不是起点也不是转折点。
只是狭小生命中一次微显颠簸的震动。
震动之后。除去青春的碎衣。是世界粉身碎骨的击撞。
》》》男人似是褶皱,突兀在女人生命的柔软中。
高考结束后,初中同学聚会去了钱柜。阔别三年看见了他。完全没有变的娃娃脸和黑皮肤,还有让我不禁神经紧绷的体质。假装擦肩而过目测出拔高了的10多公分。多了的蓝框眼镜。这3年从来没办法捻断的对他的念想,始终还是纠结着熬过了最后一个下午。
13岁的时候,有一个14岁的少年对我说过这样的话“等到再长大一点,相貌就不这么重要了。”作为我对他“你喜欢漂亮的女孩对吧”的回答。然后这句话我记了6年。
之后每遇见一个人就会不自觉和他比较。有没有相似的可爱的癖好。是不是脾气好得不会和任何人吵闹。是不是喜欢暖色的单衫或格子的衬衫。是不是牙齿和皮肤的反差可以大得晃人的眼睛。会不会修拖链的单车。有没有相同的一靠近就能感受到温暖。
这种比较和观察已经无可挽救地成为了一种恶习。而对他稀零的念想却无法如预期般无疾而终。
晚上和薰聊Q,激烈地八卦某同学带来的女生并非女友而是隐瞒了我们3年的龙凤胎妹妹,或者某某缺席是因为堕*去了,又或者某男3年从郭小四的身材变成了加菲猫。
谁知她突然说起了他的事,我只能佯装镇定简短快速地回复过去,不带任何语气。不知过了多久,提示音响起来,对话框里突然跳出一句话:“3年了,你们可以了。”
我的眼泪立马不争气地涌了出来。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
他不是咸蛋超人。不会为了我和全世界作战。
14岁的他不可能伤害一切选择我。年幼至没有担当和责任。况且他有美好的家庭和前途。
而我,不甘心于一贯单向的主动付出和他不上不下的温柔,倔着脾气刹下车举出“禁止前行”的牌子。
如果我们遇见的时候不是12岁而是现在的话,或许一切就会驶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可是是没有这样的如果的,连这样卑微的憧憬我都要不起。
或许真的不会再有这样的感情。只是这样简单地喜欢一个人。不去想需不需要在一起。
哭得咬破嘴角,哽咽,万千头绪收紧扼住心脏。突然发现自己的可怕。分开的3年没有任何蛛丝马迹,高考考前温书假的时候还和同学花痴地追帅哥,现在才突然猛烈地察觉到,那些3年里我视乎不存在的东西,只为汲尽精气在3年后的现在一求平反。
其实年少时对他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想象得都沉重得多。对我来说,他是一生特别。所以“我想我现在不喜欢他了”,6年后现在的我,没有办法轻而一举地说出这样的话,会很残忍。
不是自以为是的老成或苍白无力。因为我不是昂首阔步的人。也没办法难过还阵阵厥词。
那个时候很喜欢菲列特利加说过的一句话:“民主主义也好,世界变成原子也罢。我只希望他能在我身边半醒半睡地看书。”
但是后来才觉悟。和他,是不能在一起的爱情。
》》》在未成年最后的尾巴终于平静地撕扯掉血液中蛰伏已久的死的约束。
听着Panic! At the Disco的Lying Is The Most Fun A Girl Can Have Without Taking Her Clothes Off。想起去年夏天上海零陵路的地下室。自从3月起便不断告诫自己要断掉这样的念想“摇滚=梦想”,即使未来对我的诱惑是无可比拟的强大,可是一边盲于现在一边纠结未来,过着这样模棱两可的生活,是到死都挣扎不出一个自己来的。每每想要得到什么做到什么就开始信誓旦旦,然后却又因为不能更接近这样的意识而时常让自己咬牙切齿。
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没有源源不断的期许力和义无反顾。是该小心翼翼的时候了,小心翼翼地挑选工作,挑选爱情,挑选生活。
曾经是有一段不短的时间迷恋着伤口和黑暗,总觉得它们是平静的可以安抚一切的。但生活不可能布满伤口和黑暗,总有一天我们要自己撑起生命的暖色。所以决定不再盲目喜欢和死亡、血液、黑暗有关的东西,不再追求放荡不羁或者过激的个性,而是担起生命的责任。
但这并不意味放弃梦想,只是把梦想实质化,作为生命。
跳过HIP-HOP,做过COS,试过CV,动过组乐队的念头,也至始至终声称着自己同Secondhand Serenade《Your Call》中的歌词写的那样stripped and polished / i am new / i am fresh / i am feeling so ambitious。
听上去是很风凉的种种,穿插于这些之间的那些坚苦卓绝,我却从不曾对谁袒露过半分。
看到过有人说这样的话: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能打小怪兽。想着如果真的是那么简单就好了。但现实却是我们无一例外的必须要死撑着趟过浑水,这趟叫青春的浑水。
一开始的我们都是惊弓之鸟,只被微薄地勒掯,就可以夸张地挣扎成好似伤得遍体鳞伤。然后渐渐了解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着自己的理想走,于是奢望一些不着边际的所谓奇迹,或者抱着过分的自信心“如果是我的话就绝对绝对可以”。再然后随着阅历和经验的累积,才并不意外地一点点发现人类的渺小,接着有些人就会学着随遇而安随波逐流。
虽然满心想要成长为成熟和可以被依赖的人,却还是抗拒着妥协的。想要朝着直觉中的方向走不被干扰和操纵,因为这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限定生命。
我的少年时代就像是Jimi Hendrix制造出的摇滚盛世:青年、爱、和平、绝对自由、花、无暴力、昙花一般固执美好的理想主义、世界大同和绝对自我……排除掉身体放纵、毒品、酒看似还算美好,实质却留下偏执、乖僻、精神滑坡等种种的后遗症。
直到现在才发现因此要戒掉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至于不知道完全去掉这些恶习后自己还剩下什么。
妄想。健忘。谎言。糜烂。瘾瘾之音。
只是留下些双胞胎控、黑发银发控、大爱EMO之类无公害无厘头的兴趣和伪兴趣。当然还会留下梦想。因为我是没有梦想不能活下去的生命体。不同的只是现在的梦想不再受文字,摇滚的局限。
是无法抑制的生命曲张。
是无法忽略的限量的路途。
停顿之后。我该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