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糊弄」自己

最近死磕上「老实」这个词,这是我总结自己 30 多年人生后浓缩的精华。观察身边的人,同样适用。

健康的身体,摄入的营养和消耗的营养大致均衡,这样做的人往往精神良好、身材匀称。而肥胖则是营养过剩,即摄入的营养超过身体所需。想减肥就从这两条路解决,要么减少营养摄入--少吃,要么增加身体所需--加强锻炼。身材匀称的人,都是老实人;肥胖的人,都是因为「不老实」,总是跟「少吃多动」反着来,多吃少动,岂有不胖之理。

我们该如何用「老实」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做到「老实」呢?

前天我在 成功的秘密竟然是「老实」 这篇文章中,指出:

这可能太复杂,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直到今天在笑来写作训练营群里看到毛继晟同学说到:

我觉得这种解释很贴切,培养自己「老实」的品质,就是在态度上不要「糊弄」,认真对待。核心就是「用心」,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要假装认真来获取别人的认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最终祸害的是自己。

复读一年,我从 415 分大幅提分到 584 分,是当年学校的黑马,这也让我认为自己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很强。再加上大一上学期的数学课比较简单,所以我对数学很轻视。后来学习线性代数时,我也抱着这样的想法,结果一两次课没听,就再也接不上,完全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按理说,这时候只要老老实实地用心学习,不糊弄自己,应该很快可以追上去。可是我偏不,觉得应该跟上学期一样,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过关了。

就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我终于创纪录地在这门课上补考了 3 次,大二两次,大三一次,最后还差点因为它而毕不了业。我现在还深刻地记得,大三的自己在一群大一学弟学妹异样眼神中走进教室的样子,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就是糊弄自己的惨痛代价。

后来我就踏实多了,不懂就承认自己不懂,然后用心去钻研,重复听课,自己思考,请教同学,查阅更多的资料,重复的修改作业等等,直到弄明白。

毛继晟同学还提到在《奇葩说》节目中刘擎教授的一段话,用来解释「糊弄」,我觉得非常走心。

投资和练武是最容易检验一个人是否糊弄自己的地方,账户的盈亏即代表自己的人品,对自己是否诚实;练武也是,修为的高低,代表着自己是否认真。

从我自己十多年的投资生涯来看,费劲心力挖掘资料、推理论证出来,确实是有业绩有发展潜力的好公司的股票,可能涨的不是最快的,但却是自己持有最安心,收益也最稳定的,比如晨光文具、宁德时代、华大基因等等;凡是听概念,自己没有用心研究的股票,哪怕是一个月涨一两倍,我也不太容易拿得住,很快就走掉,比如沪电股份、容大感光等。

在当新教育老师之前,我对教育一无所知。正是这种一无所知,让我做事时更加谨慎和认真。比如 2019 年清一武道馆招生,博睿书轩成立了武道班,我是主班老师,但我本身没什么武学基础,实战更是几乎没有,却要培养出有实战能力的学生--我们当时定下一个目标,在学期末孩子们要采用太极摔法,打下由家长参加的50 人组手战。正因为没有,我不得不非常用心研究太极摔法,搜集了大量山长讲解太极的视频,对比研究各家太极的理论和实战,还研究形意、八卦等其他内家拳,以及劈挂拳、通背拳等,包括截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散打、摔跤以及MMA等等竞技运动,我都大量观看。通过总结归纳,我发现所有这些运动本质上都是发挥身体潜能,但方式不同,外家拳侧重于肌肉发力,喜欢用固定动作;内家拳讲究全身放松,像水一样,全身发力。绝大多数成人,都是外家拳的方式。

我继续一帧一帧地研究几位百人组手战擂主的视频,找到他们的发力特点,接手位置和方式,以及攻击位置和方式,简化之后,浓缩为一两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们重复训练。比如一个起势,用脊柱上升带动两只胳膊,就练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后面更是每天一小赛,两天一大赛,用打实战比赛的方式,老老实实地训练。这样训练之后,孩子们很快发现,原来打不过的陪练老师,后来能够很轻易就把他们摔倒。

最终孩子们在学期末大获全胜,完成了同龄人很难完成的任务,赢得了家长和同学们的尊重。回想我之前学习云手,一周比划不了两次,一次不过几分钟,还觉得自己学习「很认真」,那真是叫「糊弄」自己,很不老实,学了两年,连毛都没摸到。

所以,千万不要「糊弄」自己,不然自己就被弄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