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鲜卑、室韦、契丹和蒙古族的关系?

蒙古的族源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数说:1。东胡说。屠寄《蒙兀尔史记》云:“蒙兀者,室韦之别种也,其先出于东胡。楚汉之际,东胡王为匈奴冒顿单于破杀,余众迸走,保险以自固,或为鲜卑,或为乌桓,或为室韦、契丹……”2。突厥说。最早源于赵珙《蒙鞑备录》3。匈奴说。持此说者多为外国学者,其主要依据是蒙古人居住地域原先是匈奴活动地区,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根据汉文问下中的匈奴语资料与蒙古语进行对比也得出了同样的观点。4。吐蕃说。主要是明清以来蒙古学者的著作,如《蒙古黄金史纲》 《蒙古源流》等,将蒙古族的源流与蒙古族的藏传佛教信仰相混。5。白狄说。苏日巴达拉哈《蒙古族族源新考》主此说。以上各种说法,虽各有所据,但东胡说最有说服力。关于蒙古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莫衷一是,迄今难取得一致的看法。有的学者提出蒙古族源于匈奴①;有的则认为蒙古族源于突厥②;有的认为蒙古族源于吐蕃③。最近,有的学者提出蒙古民族是形成于图腾崇拜社会阶段的北狄之地,从狄历、丁零、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到蒙古,是一脉相联的④。就目前国内的蒙古史学者在该问题上的意见看,大多数倾向于东胡说,即蒙古族源于东胡系统,形成蒙古民族***同体的主体部分是东胡系室韦诸部中的蒙古部和塔塔儿部,其核心为蒙古部。当然,应该着重指出的是:蒙古族的民族成分并不是单一的,它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吸收了不少活动于大漠南北的民族成分,如匈奴、突厥、乌桓、鲜卑、契丹等等,它是由我国古代北方各族混血而形成的⑤。我们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对蒙古族的族源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蒙古高原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个地区发掘出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能加以证明。到公元前九世纪以前,此地曾先后有匈奴、东胡、鲜卑、乌桓、柔然、高车、突厥、回纥、黠戛斯、契丹、室韦等部落和民族的活动。战国时期蒙古高原西部的匈奴和东部的东胡成为两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匈奴冒顿单于趁中原楚汉之争,先后征服了东月氏、楼烦、白羊、丁零、鬲昆诸部,控制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国家。从公元一世纪中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逐渐同化于汉族之中;北匈奴在汉朝及南匈奴的联合压制下,一部分陆续投归南匈奴,另一部分则迁徙到遥远的西方,残留的十余万户为鲜卑所吸收,成为鲜卑的组成部分。 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上崛起的是鲜卑和柔然。公元二世纪中叶,鲜卑首领檀石槐兴起,他先后降服了丁零、夫余、乌孙等民族和部落,尽有匈奴故地,势力盛极一时。檀石槐死后,由于统治集团的内讧,鲜卑部落联盟瓦解,后柯比能曾一度兴起,兼并了漠南各部。公元三世纪中叶,鲜卑分裂为许多部落,其中较强的慕容部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诸国,拓跋部后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北魏,宇文部的后裔又建立了北周王朝。当鲜卑各部落向南迁徙,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的时候,蒙古地区又出现了柔然汗国。柔然源于东胡,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至车鹿会时代始有部众,自号柔然。公元五世纪初,柔然在首领社仑的领导下逐渐强大起来,建立汗庭,与北魏抗衡。柔然极盛时,其地东接夫余、高句丽,西至天山北麓及焉耆一带,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阴山北麓。社仑于公元410年为北魏所败,加之统治集团内讧,势力转衰,公元552年被突厥攻破,国亡。从公元五世纪初到六世纪中叶,柔然在蒙古高原上活动长达一个半世纪,对该地历史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突厥击破柔然后,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汗国,最盛时期的统辖地,东至辽河上游,西达里海,南至沙漠,北至贝加尔湖,公元582年被隋朝打败,后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西突厥统治中亚一带,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被唐所灭,其地置为唐朝府州。东突厥统治今蒙古地区,曾归属于唐朝达半个世纪,后又叛唐独立,恢复旧地,重建突厥汗国,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为回鹘所灭,突厥统治今蒙古地区前后达二百年。 回鹘原称回纥,唐朝时改称回鹘。回鹘先受突厥的统治,自推翻突厥汗国后,亦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回鹘汗国,尽有突厥故地,在蒙古高原统治长达一个世纪,后于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为黠戛斯攻破,回鹘离散,或西迁,或南奔。黠戛斯统治蒙古高原的时间比较短暂,到公元九世纪下半叶,原来的主要居民回鹘已大部分迁走,这样,就为蒙古的先民大规模地迁居蒙古高原创造了条件。公元九世纪前后,由于蒙古高原形势的变化,室韦各部开始向西迁徙,如前所述,公元七世纪初突厥衰落,漠南地区统一于唐,漠北地区在唐朝“分而治之”的政策下,也较为稳定,使东面的室韦免受强邻的压迫,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向西逐渐推进。公元九世纪中叶回鹘汗国的衰败,使蒙古高原处于无霸主的状态;回鹘西迁、契丹远征蒙古草原,使室韦各部大量西迁,进人蒙古高原,到公元十世纪前期,从今克鲁伦河到杭爱山地区,到处皆为室韦——达怛人的部落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