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八卦墓室内设计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吕大临身为金石学鼻祖,为防止自己死后墓穴被盗曾精心设计,却不料还是在千百年后遭到自家吕姓子孙的盗掘,可能这真的是一场天意。

(一)吕大临考古图

说起现代考古学大家并不陌生,但其实这是来自西方的学科体系,而在中国古代其实就已经有了所谓的?格物致知?的学问,这就是宋代极为流行的?金石学?,金即青铜、石即碑刻,所以这时候的文人主要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而其中最为杰出者,当属金石学鼻祖吕大临,吕氏先祖乃是鼎鼎大名的殷人姜尚,因封地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国号为?吕?,故又名吕尚。到了北宋中期,曾任太常博士的汲郡人吕通赴长安为官,因死后葬于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其后人遂迁居于此。而这个吕通次子吕蕡为比部郎中,膝下有六子,一人早夭,一人不显,而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四人先后进士及第,世称?蓝田四吕? 。

其中排行老幺的吕大临,字与叔,号芸阁,虽然在兄弟四人中年齿最幼,享年最短,但著述最多,学术成就亦最高。吕大临所撰《考古图》和《考古图释文》两书,奠定了中国古代金石学的理论基础。《考古图》***十卷,收录了当时秘阁、太常、官廷内藏和民间收藏青铜器二百二十四件,石器一件,玉器十三件,大多是价值贵重、造型精美之器。

那么,作为经验丰富的藏家和功底深厚的学家,吕大临自然不会缺乏对于身后事情的安排,那么他亲自设计的墓穴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吕氏不肖子孙

2008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联合组队,正式发掘吕氏家族墓地。 而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有3座墓异常在主室上部纵向叠置了1-2个空墓穴,这在迄今考古发掘的宋墓中极为少见,也仅此一例。

简单说,这是一种?墓下墓?的方式,在真的墓穴上方先放几个空穴,可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反盗墓手段,这种反盗墓设计,最先在二号墓(M2)上发现的,当时的情况是,空墓穴也带有墓道,与真穴墓道叠压。

考古人员起初认为这是近代墓葬巧合叠压,但当挖到7米深时,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考古人员这才意识,这是造墓时有意为之,而不是巧合。之后,在其他两座墓上也发现了这种?墓下墓?现象,才坐实了吕氏家族墓的反盗墓设计。

但即便如此,吕大临的墓还是被村子里的吕姓后辈给盯上了,据说吕某某在西安打工时,与一些文物贩子混到了一起,结交了一些道上的朋友。知道吕家祖上是北宋著名金石藏家吕大临,听说村附近有不少吕家祖坟,于是一个邪念也冒了出来,想到了去盗墓。

后来公安机关历经三年,蓝田吕氏家族墓被盗123件文物,最后全部被追缴了出来,之后考古专家也开始了对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的清理和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