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型异常成因

连续型异常是指与某一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相比,整个土壤垂直剖面上异常组分均出现异常含量的一类异常。第三章列举的异常实例中,南京八卦洲Cd异常和漳州东园ZZDY2剖面Hg异常属于此类异常。依据目前获得的试验研究结果,基本可以确认这些异常的成因均与自然地质作用有关。

这些试验中首次证实,南京八卦洲Cd异常及广州试验区Cd异常的成因均与河流自然沉积作用有关,异常形成受土壤矿物组成和粒度组成的控制,因此代表了典型的由自然地质作用形成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推测异常组分的物质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地质体的风化剥蚀产物,二是来自沉积区上游工矿企业活动的产物。

结合异常产出地理位置和剖面上异常组分分布规律,可以为上述结论提供另一个方面的证据。连续型Cd异常产出地段土壤的形成时代相对比较新,而且区内人口密度以及人类活动程度都不大;即便是存在人类活动的扰动,其程度也比较轻,更重要的是异常组分不可能在区域规模上均匀地叠加到200cm深的土壤层中。由此不难理解,这类异常的异常组分不是在土壤形成后由人类活动叠加进去的,而应该是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就已经富集了这些组分。这里所说的异常组分不是由人类活动叠加的并不是说此类异常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事实上恰好相反,因为同一研究区成壤时代相对较老的土壤中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异常,说明异常组分的来源很可能与近现代人类活动有关,即异常组分的真正来源可能是近现代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产物,只是这些产物经历了水流搬运等地质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了重金属元素异常。结合主要异常元素Cd的地球化学性质可以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诠释。

ZZDY2 剖面 Hg 异常情况比较特殊,既没有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的迹象,又与土壤的形成时代等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该地区其他剖面上也并未出现这种类型的异常。根据目前取得的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初步推断,该异常是由次生地质作用形成的,最大的可能是与地质构造或地热资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