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戳是什么意思

邮戳是邮局盖在实寄过的邮件包裹等上的各类戳记,包括普通邮戳、纪念邮戳、宣传邮戳等。

拓展知识:

邮戳是邮局盖在实寄过的邮件包裹等上的各类戳记,包括普通邮戳、纪念邮戳、宣传邮戳等。是历史的反映。收集邮戳已经成为集邮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出现电子邮戳等新种类。

另一种是在集邮用语中对邮政戳记的简称,也叫“邮戳”,它的广义涵义是指邮政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使用的加盖在邮件或邮政业务单式上的各种戳记的总称;

它的狭义涵义仅指邮政日戳及可以用来盖销邮票的戳记。集邮界所指的“邮戳”一词,不是指邮政业务用的戳具本身而是指其印样,所研究的邮戳内涵也是指广义涵义的邮政戳记。

中国1878年诞生“大龙”邮票,而1872年就开始使用的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的椭圆形印章(英文字样),它是表示邮资运费付讫的邮戳。1878年,清政府正式发行邮票,使用的是海关英文地名戳和汉文地名戳。

1897年,清政府正式创办了大清邮政,诞生了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八卦”字样的邮戳,以每卦表示一个地名,后因邮局不断增加,卦式已不适用,故废除了八卦戳,改用大圆戳。到了1903年11月,清政府邮政总办规定,从1904年起,邮戳改用干支纪年邮戳。

1912年后,清政府垮台后,将干支纪年改为“民国”年份。到1933年,才出现外圈为钉齿形邮戳。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使用的是单线边三格式邮戳,地名、日期改为从左至右排列,纪年改为公元年份,并以阿拉伯数字表示。1957年1月1日起,邮电部颁发了新式邮戳,使用直径为25毫米的汉字圆形邮戳,戳面分五格:上半圆环、上月牙、字钉槽、下月牙和下半圆环。

除了这种普通邮戳外,还有风景日戳以及为特定的事件刻制使用的各种专题纪念邮戳,有文字和图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