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基本知识(2)
二四、双峰贯耳 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
二五、左蹬脚 1.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臂
二六、掩手撩拳 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拳
二七、海底针 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
二八、闪通背 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
二九、右左分脚 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3.分脚撑臂4.落脚穿手5.弓腿分手 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
三十、搂膝拗步(2)1.落脚转身摆臂2.屈臂上步3.弓步搂手推掌4.转腰撇脚5.摆臂收脚 ? 6.屈臂上步7.弓步搂手推掌
三一、上步擒打 1.转腰撇脚抹掌2.收拳收脚3.上步擒打握拳4.弓步打拳
三二、如封似闭 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
三三、左云手(3)(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 (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
三四、右撇身捶 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
三五、左右穿梭 (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
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 (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
三六、退步穿掌 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
三七、虚步压掌 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 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
三九、马步靠 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 1.撇脚摆掌2.并步举手3.碾脚转身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
四一、撩掌下势 1.回身旋臂2.转身摆掌3.丁步撩掌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5.屈臂开步 6.仆步穿掌
四二、上步七星 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
四三、独立跨虎 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
四四、转身摆莲 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
四五、弯弓射虎 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
四六、右搬拦捶 1.坐腿穿掌2.收脚握拳3.摆脚搬拳4.收脚收拳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四七、右掤捋挤按
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
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
四八、十字手 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
收势 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技击原理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
基本动作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太极拳与八卦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太极拳与八卦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 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 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边 04:提手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挤式 0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相关概念
术语简介
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引手: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训练方法
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姿势正确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姿势正确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