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摸鱼,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拖延症,不过就是把白天要完成的工作拖到晚上或者第二天。唯一可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在死线压力之下,灵感被迫爆发,效率突飞猛进,你突然福至心灵,赶在截止时间前完成了所有工作。
不过大部分时候,死线压力只会增加人脸皮的厚度,让你敢于把完成得像翔一样的方案交上去。说这些是为了提醒你,适当摸鱼,有技巧地摸鱼,不要陷入“开心摸鱼不工作-死线来临要加班-第二天无心工作,只想摸鱼-完不成工作继续加班”这样可怕的死循环呀。
有句老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工作量和KPI是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人不干活,工作就一直一直堆积下去。上午聊八卦,中午出去吃饭,下午看看剧,晚上就要加班,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当工作堆在你面前,特别是客户说这个方案明天就要,或者老板说这个报表必须今晚给我,而你一点点头绪都没有的时候,除了焦虑,你还想逃。
辞职是不可能辞职的了,所以只好发动一个超废的技能——等等再说,然后开始摸鱼。这就相当于拔牙的时候,牙齿拔到一半,你觉得很疼,于是哼哼唧唧地表示要停,医生给你缓一缓的时间,对拔牙没有什么实际性帮助,反而延长拔牙的痛苦。
可以发现“摸鱼”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即员工可以通过短暂的网络休闲释放内在压抑情绪,进而维持了组织关系的稳定性。“摸鱼”并非发展的长久之计,沉迷“摸鱼”会严重自己的长远发展。
世界很小,圈子更小,口碑很重要。当摸鱼太过分时,口碑也在直线下降。你在混日子还是认真干,一眼就能看出来,态度会成为你的人设,你的口碑。按时按点,保质保量,是基本职业素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更是基本中的基本。过度摸鱼,正在毁掉你的口碑。也在毁掉你的工作前途。 摸鱼正确的打开方式 摸鱼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提升效率;用不好则会被拖入深渊。适度摸鱼,无可厚非,但如何正确摸鱼又不会被诟病却是需要点技巧。
比起“伪上班”,更重要的是知道要什么。是想要升职加薪呢?还是只求安稳?想升职就去努力争取,想安稳就放平心态。这些,都比成天偷懒,假装在认真上班好。有句话说得好: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工作有没有意义我不知道,但懒散,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