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矿集区

(一) 铅锌矿

依据西成南、北两个铅锌矿带的成矿模型、找矿标志,结合各不同地区的区域和成矿地质特征,开展了西成地区的成矿预测工作。

1. 李家沟—向阳山中间地段及深部

厂坝-李家沟-向阳山矿带已探明铅锌资源量逾千万吨,矿带长达7km,容矿建造连续,矿体分布于碳酸盐岩与黑云石英片岩界面附近,包括灰岩系统与片岩系统。已探明矿量绝大部分分布于厂坝-李家沟延长约2km的地区。在李家沟-向阳山中间地段,在铅锌矿赋矿层位中,近年来陆续发现很多铅锌矿化,尤其是片岩系统中的块状铅锌矿,如王家沟、闫家沟等。这些矿体品位高,以锌为主,多呈块状,延长一般<100m,厚1~3m。

研究认为厂坝-李家沟矿床产状倒转,目前地层倾向SW,小厂坝深部的勘探也表明产状基本直立,显示深部产状可能反转过来。这种产状的变化一方面预示距离深部向斜转折端已经不远,可能出现厚度巨大的层状矿体;另一方面说明向斜的东北翼有重要的评价价值,即大岭—王家山一线,目前仅发现大岭铅锌矿,矿化分布于结晶灰岩与千枚岩间,与区域铅锌矿化特点相似。

李家沟矿段小厂坝深部,层状铅锌矿体宽10~30m,矿石呈为条带状、块状,钻探显示矿体向深部仍稳定延伸,找矿潜力巨大。

2. 毕家山—薛家沟地区深部

毕家山矿床受控于倒转背斜,而薛家沟矿床则赋存于向斜体系中,成矿特点与毕家山相似。一方面,目前对控矿向斜体系未作深入的解剖研究,钻探工程极少,向斜轴向北东方向倾伏,至北岩山一带矿体埋深超过700m。分布于灰岩与千枚岩间的铅锌矿矿体形态复杂,厚度变化大。另一方面,薛家沟矿床深部可能存在第二层铅锌矿,该层矿体亦位于灰岩与千枚岩层间,但千枚岩层在下,灰岩在上,有可能是毕家山倒转背斜的南翼向北倾斜至薛家沟矿床以下的结果,若如此,则深部找矿潜力就很大。

3. 尖崖沟—邓家山—页水河地区

该地区发育多条东西向的背斜,以灰岩为核、千枚岩为翼,对应了几条铅锌矿带,矿化普遍,存在规模较大的铅锌化探异常。

(1) 杜家营—水贯子—页水河地区

该铅锌矿化带断续长15km,铅锌矿化赋存于灰岩与千枚岩间,主要出现于背斜鞍部,矿化类型为含铅锌方解石石英脉,与南矿带其他矿床矿化特点一致。矿化普遍,其Pb、Zn化探异常向东延至槐树沟门一带。已评价和正在评价的矿床包括页水河、水贯子和杜家营,规模均不大,矿体多,单个矿体较小,品位较低。

(2) 尖崖沟—邓家山矿床深部及两矿床间的向斜部位

尖崖沟、邓家山矿床评价深度较浅,深部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评价,重点是在倒转翼的深部寻找第二成矿空间。同时,在尖崖沟背斜、邓家山背斜间为一向斜,在向斜转折端部位具有较大的探索价值,但埋深可能较大。

(3) 尖崖沟背斜、邓家山背斜之西倾伏端

这两个背斜均向西倾伏,邓家山矿床的西延部分为上巷铅锌矿,铅锌矿仍断续延伸。尖崖沟矿床西部分布有王坝铅锌矿,矿化特点与尖崖沟相同。在其向西的倾没端,有进一步探索铅锌矿的条件。

4. 洛坝外围及深部地区

洛坝矿床的铅锌矿体是未喷出海底的含矿卤水交代海底岩石(或未成岩物质)形成的,部分块状矿石形成于近喷口相。洛坝矿床开采规模较大(远大于勘探提交的储量规模),显示中泥盆世时巨大的喷流规模。一方面,可能会发现新的局部富集地段,另一方面,后期的改造作用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形成铅锌矿化。

洛坝地区夹持于黄渚关断裂与人土山-江洛断裂间,受断裂作用的强烈改造,逆冲作用形成大量的岩片,成矿体系遭受破坏,也使铅锌矿体分布范围更大。近年来在矿床外围和深部常有新的铅锌矿体发现,如22线深部的铅锌矿体。

5. 代家庄—半沟地区

这一地区,重点为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即以代家庄为代表的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分布于中上泥盆统龙鳞桥组、七固组和东沟组中,主要围岩为泥质粉砂岩、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和厚层灰岩。控矿断裂呈NW向,矿体中发育不同规模的角砾岩。

这一地区铅锌矿点众多,分布于多个不同层位中,主要成矿层位是龙鳞桥组,细砂岩与碳酸盐岩界面处是主要的赋矿层位,角砾岩(带)、物化探异常是主要的找矿评价标志。

(二) 金矿

1. 小沟里—安家岔地区

该地区地层为中泥盆统西汉水组千枚岩与灰岩,位于吴家山背斜之西南翼,变质程度属于黑云母带-绿泥石相带的过渡部位靠绿泥石相带一侧,很多地区的泥质千枚岩中发育有热变质形成的斑点,斑点变质矿物为绿泥石。安家岔—小沟里地区,现已发现的金矿点众多,包括安家岔、小沟里、三洋坝、尖花嘴、花桥子等,矿化类型主要是斑点千枚岩中受韧性剪切控制的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其中,微细浸染状的蚀变岩型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但类似八卦庙金矿的NE向后期构造带(断裂与脉岩)不发育。

2. 中川岩体周边的金山-马泉金矿外围地区

中川岩体周边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金矿,金矿点众多,该地区仍具有较大的金矿找矿潜力。金矿化分布于泥盆系、石炭系不同层位中,与泥质细碎屑岩有关,与中川岩体存在空间关系。矿化主要分布于由中川岩体上侵形成的热变质带中,围岩为斑点板岩,斑点变质矿物为黑云母。矿体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富含毒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