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鸿八卦太极拳
常听老人讲: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中和:不偏不倚叫中,不刚不柔叫和。
直白的说就是:心态平和,做事中庸,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往往生活不顺利,甚至惹来祸患。
中和,得先中而后才能和,也就是说要达到“和”的状态,得先有“中”这个基础条件。“中”为体,“和”为用,就是说“中”是一样东西,而“和”是这个东西的用途,要想发挥这个东西的作用,你得先拥有这个东西。
《周易》多次强调了“中”与“和”的作用。《周易》中云:“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指阴阳虽然是对立的,却又是统一的、 合和的。这种合和是天地大化的条件,有利于万物的生存和发展。
中和,是道教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之所以能化生万物,是因为道蕴含着阴阳,宇宙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的互相运化、互相作用,而形成中和。
“和者大同于物。”和,已经跨越了标新立异的阶段,不求神通或通神,而是把心念空掉,忘知守本。
一个人到了真正的高境界,就如常守常了。和,守着天地法则,守大规律。“和”是“道之用”,只有在中和的条件下,天地人才能各得其位,万物才能发育成长,天下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中和之道,而在传统太极拳术中,守中处和是其主旨和精义。
中和,不是讲软弱、宇宙天道,它是中和的。人类生长在地球上,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它有自然的天道来统帅着它。生活在这上面的人类,如果能依循天道,当然会受益匪浅;如果违背天道,它的惩罚也一定是有力有节的。天道是个公允的存在,它不会偏心。
举个例子: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几个人才,其中一个是刘锡鸿。刘锡鸿文笔很好,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在当时很有名气。
接见后,曾国藩认为,刘锡鸿“满腔不平之气”,恐怕不能长久。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方国家,两人意见不和。
刘锡鸿写信给朝廷,说郭嵩焘带小老婆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有辱国家形象。郭嵩焘也写信给朝廷,说刘锡鸿偷了外国人的手表。
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与郭嵩焘关系密切,于是将刘锡鸿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
刘锡鸿对此十分怨恨,上书皇帝,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当时朝廷正倚重李鸿章办外交,没有理会刘锡鸿。
刘锡鸿气愤难平,变得更加偏激,常常对人出言不逊,同乡对他都敬而远之,刘锡鸿设宴席请客,竟然没有一个人去,不久他忧郁而死。
可见,有个中和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有了中和的心态、言行、举止,就是为自己积福,反之,偏激只能是招来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