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墙是什么?
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物中我们还能看到。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清朝时也有一则扈巧云"替父修墙"的传说。这"墙",就是沈阳城德胜门的"女儿墙"。想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后,立即下诏扩建新城。改建新都时,是采用"周易八卦"之说进行的。城门由原来的四个增加到八个,而且要在每座城门上都建一座城楼,城周垛口修六百五十一个。后来,努尔哈赤没有等到竣工之日便撒手西归了,这座城池便由其子清太宗皇大极继续修建完工。令人奇怪的是,六百五十一个垛口唯独德胜门(大南门)城楼上的六十个垛口比其它七个城门上的垛口少一层青砖.足足矮了二寸还多。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努尔哈赤嫌城墙修得太慢,便下令四处抓丁增夫,结果盛京城方圆百里的男子都被抓来修城。城南六十里外有一对父女俩,父亲六十多岁,年老体弱,长年卧病在床。女儿扈巧云早年丧母,只与父亲相依为命。她每天恃候着父亲的饮食起居,端屎端尿.从无半句怨言,是个百里挑一的孝顺姑娘。这天,征丁的通知突然传到扈家.须有一男子前去修城。父女二人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