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起源于何时、何地、何人?

时、地、人,一概不知,初名长拳,以不知几代人之功夫磨练成而今之拳法,焉能说源自何人。

流派上:陈氏,“刚柔并济”,奉陈长兴为祖师,或称陈长兴之上并非陈家拳法,且已经传承数代,不能辨其真伪,此第一未知。陈氏祖师于清末曾至北京,传说击败各路高手,独称第 一;

杨氏,“轻重兼有,刚柔内含”,杨露禅为祖师,陈长兴弟子,在北京教拳,王公多有从者,是太极拳真正扬名之祖师,人称杨无敌,其子杨班侯,杨建侯,孙杨澄甫三代在北京教拳,影响很大,支脉众多,有王氏太极(王壮弘)、郑子太极拳(郑曼青)、熊式太极拳(熊养和)、董氏太极(董英杰)、田式太极(田兆麟)、李氏太极拳(李瑞东)、府内派、老六路等等;

孙氏,“兼学三家”,孙禄堂为祖师。孙禄堂,形意大师郭云深弟子,在白西园先生处遇董 海川的弟子程廷华先生,得授八卦劲力,习练多年,得以融会贯通,又得郝为真先生传授太极精义,三家并学,传承在北京;

赵堡,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

吴氏,杨露禅弟子全右,得柔化之真传,又随杨班侯习练小架,其传承弟子姓吴,故名;

武式,清末武禹襄在杨露禅从河南焦作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