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中病例」宝宝不吃饭?医生有妙招

宝宝吃饭老不好

多半是脾胃不好

须知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生长发育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

均需脾胃化生

而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脾常不足

易为饮食及外邪所伤

那该如何调理脾胃呢

小儿厌食症为小儿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在小儿时期很常见,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可伴有呕吐、腹泻、便秘、腹痛等。

导致厌食病的原因

1.乳食不节。小儿喂养的原则是“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饮食没有节制、规律,可导致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之症。

2.痰湿滋生。乳母过食寒凉,小儿嗜食生冷瓜果,导致脾阳受伤,痰湿内生,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厌食。

3.虫积伤脾。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洁或有吸吮手指的习惯易患肠道虫证。虫积扰乱脾胃气机,影响消化吸收而致厌食。

4.脾胃虚弱。小儿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使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下降而致厌食。

厌食症的危害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如果长期厌食则使气血生化不足,抵抗能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所以本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早治疗。

厌食症的治疗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厌食,方法简单,取效迅速,疗效良好,可作为首选疗法!

常用的方法有:

1、补脾经300次

位置:脾经在拇指桡侧赤白肉际。

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沿指尖向关节处推为补。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2、揉中脘100次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处。

手法: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3、运内八卦200次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顺时针推1~3分钟。

功效: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

4、摩腹200次

位置:腹部。

手法:用掌面或四指摩腹200次。

功效:消食、理气、降气。

5、揉板门100次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一手将小儿手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小儿大鱼际平面。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6、揉足三里50次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手法: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7、捏脊5次

位置:脊背的正中线。

手法:拇指、食指挟持住尾骶部的肌肤,然后边捏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或更向上推至风府。

功效: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刘建兵软组织损伤科 主治中医师

第一届国际脊椎病因学暨龙氏治脊技术研讨会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江西分会委员,南昌市康复医学会委员。从事针灸推拿工作十余年,师从我国著名脊椎病专家龙层花教授学习龙氏治脊疗法和小儿推拿专家于娟教授学习小儿推拿。具有独特的推拿手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急性扭挫伤、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侧弯、骨盆旋移症等急慢性损伤的治疗;并擅长运用小儿推拿治疗疳积(消化不良)、腹泻、厌食、便秘、遗尿、夜啼等疾病;在治疗颈性眩晕、小孩近视(含散光、弱视)、助生长(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保健推拿提高小孩机体免疫力(未病先防,调理脾胃)、小儿肌性斜颈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