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坟概述》

――向天坟――

? 彝族向天墓,彝族古代向天坟墓葬群的历史,上限在迄今2000年以上,下限到距今400年前左右的时间。老鸹营墓组中称“阿博坟”的一座墓葬上,生长着一棵近千年的古橿子树,可以活生生地见证这片“向天坟”墓葬群的历史年代。也称“向天坟”“望天坟”,因其墓形如金字塔,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东方金字塔”。是彝族先民火葬之地的遗迹,这一葬俗与彝族“灵魂”的载体——“天”结合而得名,也指死后实行火葬而筑的坟墓。这一墓葬形式的特色在于,每座坟丘的顶部都有一个向天的圆形凹口,用以埋葬盛有死者骨灰的瓦罐;又因墓口向着天上的北斗星座,也称“向星坟”。

? 为古代一种独特的墓葬形式,因墓顶择朝天之向,故名。据不久前一些学者的调查,在贵州威宁、赫章,云南昭通、楚雄以及四川雷波等地存在着一种坟丘形状颇具特色的彝族墓葬。从其外形和结构来看,大致可分为圆环状、单圆台状和三圆台堆垒金字塔状三种类型。这种墓葬的最为突出之处是在每座坟丘的顶部都有一个向天的圆形凹口,死者火化后将骨灰盛于瓦罐内,再埋葬于凹口处。因此,威宁等地有人把这种坟墓叫做“向天坟”。

每个人都清楚:‘坟’是人生的最后归宿,相地较为重。相地术民间称之为“风水”玄学上称之为“堪舆”。精于堪舆者皆熟识一句行话“一流先生观星斗,二流先生察水口,三流先生满山走。”然三流先生满街都是,二流先生也不乏其人,一流先生却闻所未闻。偶有贴“一流”标签者却将“观星斗”误认为是“理峦头”。殊不知:堪,天道。舆,地道。天高地低即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五行并行,能忽略其空间位置关系乎?彝族“向天坟”墓呈圆台状“金”字形,取星为坟向,故名“向星坟”或“向天坟”。

? 彝族是一个崇尚万物有灵,(彝语称“策尼五笃聚”)人与自然皆有着密切关系的民族。彝人自古就有崇拜星宿之俗,(彝语称“纪姆聚咯”)彝经载:天上一环星,地下一族人。天上一宿星,地上一家人。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星明人走运,星晦人倒霉的“弭撮指炯”(星人感应论)。星宿成了彝人精神寄托和灵魂归宿地。活着的彝人请本民族智者“毕慕”用己生庚四柱推算己所值星象,(彝语称“撮斗撮举”)以星象预测祸福,故有“叩哺记乍”(克星)之说。死去的彝人,灵魂不死,彝语称之为“也麻细居透”。《讷素偶慕数》(《彝族指路经》)载:人魂有三,一魂“保果批披觅斗把”(汉意:溯祖先古代迁徙之路到祖先故地)。一魂到“批恒”(祠堂)里成“批披”(祖先)享受子孙的祭奠。一魂守墓。迁徙往祖先故地的亡灵,最后要归位到自己所属星斗。《讷素偶慕数》(《彝族指路经》)载:君王死,上太阳,归“仇叩”位。臣子死,上月亮,归“毕余”位。布慕死,上明星,归“始楚”位。民众死,上满天星斗,各归其位。人有等级,星具贵贱。君长取君星为向,君星有四,斗即其一。臣子取明星为向,辅佐君星。结合下葬季节星斗运行线路择墓地方位地址,下葬时,墓穴中心对准其所属星斗,认为亡灵能顺利归其位,故有这向天之葬俗。

? 向天坟均属火葬墓,于尸灰陶罐上覆以三圆台或单圆台型墓冠。在子午镇以口村庙坡岭岗上,发现小型石质三圆台金字塔型向天坟19座,其墓冠大小相差不大,一般三、四人合力即可搬移,大部分无图案,少部分于底台面部中台基周边刻有线状八角图案,或底台侧面边缘围刻莲花叶图案。吕合镇太乙村东有粗石块围砌3层而成的单圆台向天坟2座,圆台高1.05米,直径1.12米,中间所填土只比围口高出3-4厘米。

在贵州屋脊的芦虹大山深处,分布着一片古老而神秘、号称“向天坟”的彝族古墓葬群。这种墓葬的内涵源于彝族古老的“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人死魂归星”的信仰观念。作为古建筑的归类,这是世界上除古埃及金字塔和柬埔寨吴哥窟之外仅见的向天、向星的古建筑遗存。

? 彝族古向天坟墓葬群主要分布在威宁自治县盐仓镇政府所在地周边10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分为大坟梁子墓葬群,布扎洛—老鸹营墓葬群,马吃水—顶那坪子墓葬群,色虎坪—架子岩墓葬群,蔡家沟墓葬群等。这片墓群在上世纪80年代,成规模的有45座,遗存至今还明显的,还有40余座。

?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有大量的石雕向天坟。而在禄丰县的高峰乡,这种向天坟发展成巨大的规模。经过大量的调查,民族学者发现了向天坟背后惊人的秘密。文献记载了彝族当时使用的是太阳历,这与生活在黄河中游的族群有很大的相同点,他们都曾用相同的纪年方法。

? 墓葬向星,记录与反映彝族古老的星辰崇拜习俗,又将星辰崇拜与五行、四象、九宫、八卦原理结合,将星空分为“龙、虎、雀、龟蛇、中宫”的五行与“八方、中央”的九宫区域,视各墓葬居中宫或中央,在向准的星座边,都有其四象区或扩大了的八方(卦)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现象,透露出了彝族古代曾经发达的天文学和历法学的信息。观星象,定历法,为的是指导农业生产,是农业文明历史的标志。

? 彝族向天坟以实体遗存做载体,诠释了彝族《指路经》的历史档案与文化内涵,将彝族古代实行的土葬和火葬两种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印证了文献记载的代表这两种文化的彝族先民的历史记录。

――现代科研考察――

? 有专家论证说“向天坟是古彝人的天文观象台” ,其论据是古彝先民天文、地理、历法这些博大精深的古彝文化,因为“向天坟”就是伟大的彝文化产物,是彝族祖先的智慧结晶。祖先曾仰浩瀚无边的宇宙知天文,俯广袤无垠的大地识地理,推算时间物候的序列衍历法,今天我们看见的“向天坟”即为远古彝人历法“立杆测影”的“参照物”。人类文明从认识时间开始,万年“历法”是古彝人立于天地间的傲骨!“向天坟”不止是“坟”,它是辉煌而神圣的彝族文化的折射!

?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民族研究者及学者们调查研究认为,这些火葬墓乃彝族向天坟,是兼有彝族十月太阳历观测太阳定冬夏、斗柄指向定寒暑这两种观测方法的古观象台。并认为石质墓冠上新刻的八角图案,代表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八方之年”周期纪年法;也有学者根据当地俗称“白夷坟”或“摆夷坟”;同时有学者还发现,大洋彼岸的或玛雅文化与彝族文化也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彝族人跨越了大海,创造出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灿烂古代文明。这些不同见解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但向天坟的发现,在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天文学上均有重要科研价值及非凡的意义。

二0一三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