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怎么说话? 做好老板身边的"元芳"有技巧
”让这句《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常用语一时风靡网络。有意思的是,其实这句话早已充斥着我们的办公室。回想一下,职场中谁没说过一句:“你怎么看?”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颇有深意。可能是自言自语,可能是征询意见,也可能是装腔作势……我们为何需要元芳,又该如何做好元芳? 专家出镜 汪冰 亚洲积极心理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今夜私语时》、北京交通广播《单聊那些事儿》嘉宾。 WHY?我们为什么需要元芳? “狄仁杰为什么需要元芳?有人分析说,他需要元芳这么一个亲密的倾听者、一个忠实的回应者、一个踏实的执行者。前两条,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同的需要。当我们提出一句: “你怎么看?”有时候是请求回应,有时候是请求倾听,这都是一种邀请——邀请你与我同在,与我并肩作战!“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吧!”“一起分享这条八卦吧!”或者是“一起面对这个难题吧!” 无论你的回答如何,至少这会儿,你与我同在。短短四个字,比“我爱你”平静,比“我需要你”平等。姚晨发微博说:“两个人在一起,才能抵抗生活。”但是这人不一定是情人,还可以是元芳。有什么比陪伴更有力量去抵挡生活呢?换句话说,“没有元芳,你怎么抵挡工作?” TIPS 询问元芳 请勿过度! 元芳也愤怒 网上有人问:“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平日里,我们却很少懂得去问一问我们的元芳,他怎么看待总做“元芳”这件事。他会烦吗?总被问会觉得有压力吗? 容易凸现你的无知 日常生活中还好,工作中总是征求别人的意见同时凸现了你的犹豫和无知,容易给人造成缺乏主见,依赖性强的印象。 让你远离意见领袖领域 一个总问“元芳,你怎么看”的人,减少了别人问你意见的机会。部门里意见领袖里就少了你的一席之地了。 有可能冒犯元芳 提问人无心,回答人有意。某些元芳会认真对待所有的问话,一旦被拒绝则会认为自己不被重视,不被认可。小心问话也伤人哦! 这些场景 元芳请做准备 “元芳,你怎么看?” “此事必有蹊跷!依卑职之见……” 征询意见 寻求帮助 谁都会有没辙的时候,在职场中有个元芳一起出主意,才能抵挡工作。 “元芳这个分析真合适吗?” “大人真乃神人也!” 不够肯定 寻求支持 很多时候,我们拿不定主意,即使心里已有答案。这不是一个需要诸多答案的问题,最能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对!合适”。你的回答越坚决,越能舒缓提问人的内心冲突。 “咦,发现一根头发,你怎么看?” “大人,您想到了什么?” 装腔作势 凸显自我 英明的领导永远是最后一个发言的。每人发表意见后,他进行点评性总结陈词。说得好的表示同意,表明下自己的英明和先见;说得不好的,给与点评,体现下自己的专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你说,我们老这么接案子何苦呢?” “额……” 自问自答 整理思路 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问完跟没问一样。这不过是提问者自我思考的外化:用向你提问的方式问自己,顺便整理思路。 “对方太强,是走是留,你怎么看?” “我数123!咱一起撤啊!” 转嫁责任 借刀杀人 这往往是领导作风。也许他心里早有打算,但是只将现状进行所谓客观的陈述,然后把话题转交给别人,只等着某个元芳帮他下个结论。失败了,那是你的问题;成功了,那是我识才。 优秀元芳标配 狄仁杰有李元芳,包拯有公孙策,福尔摩斯有华生。所谓七分捧三分逗,每一个英明的领导身边都应该有一个元芳。优秀元芳那可是有标准的! 小嘴巴:不问我的时候一定不说话 元芳招人待见的原因有时候不在于他的回答,而在于他懂得接受别人的邀请。试想,在狄大人尚未发问的时候,元芳就凑上前去说:“这个,我是这么看滴!”估计不用几次,元芳就会被雪藏。 大耳朵:优秀的回应者,首先是位合格的倾听者 先不说别的,仅仅“元芳,你怎么看”这么一句话,不同的语调提示你该有不同的回答。这个时候大耳朵可得竖好了。另外,很多情况下的问话是不需要回答的,比如领导一进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说:“这个案子咱别接了!你说呢?”你与其滔滔不绝说自己的看法,不如问一句:“怎么突然有这念头了?”元芳是一个永远的回应者,但是他首先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大眼睛:关注周围一切蛛丝马迹 领导问话会有众多标志性微表情,眉头深锁、手托下巴、脑袋左倾。这个时候,得开始准备了。这大眼睛光看领导是不够的,元芳要是不能做到对案发现场有细致的观察、对案件有独特的见解,也不会成为狄仁杰的得力助手。 高速运转的大脑:随时调动资源,坚决不被问住 接收器再强大,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处理器那也不成。脑子够使才是王道!要不然用什么填补“此事必有蹊跷”回答后的空白?当然,回答之前,分辨清楚领导的问话具体是哪一型比什么都重要。是自问自答?寻求支持?还是借刀杀人?小心撞枪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