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偷金缕玉衣时,为什么把更值钱的玉片丢地上呢?
金缕玉衣是用金线把玉片串连成人体形状的最高丧葬服饰,又称?玉匣?、?玉柙?。在汉代向来就是地位和阶级的象征,不是你家有金银、有玉片就能自产自用的,而是只有皇帝和皇帝信任的重臣才能穿。一般的贵族,只能用铜线或银线做入殓玉衣。
封建时代的贵族们喜欢用金线和玉做衣服,主要是出于封建时代的愚昧思想,偏执的认为玉通灵,即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象征,还能让尸体和空气隔绝,保持新鲜度不会腐烂。《抱朴子》:?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也正是因此,汉代的陵墓,向来是盗墓贼眼中的香饽饽。虽然,汉代王侯危机意识很强,在自己墓中安放了无数机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防备多已失效。再加上,?敬业?的盗墓贼始终不死心、不灰心、不放弃祖传手艺,许多千防万防的汉墓,还是惨遭毒手。
其中,被蹂躏的最惨的还是要数,位居于徐州狮子山的西汉第三代诸侯王?楚王刘戊的墓。楚王刘戊的墓是汉朝少有的奢华,仅金缕玉衣采用的玉片来讲:
一方面是玉片质量值得称赞:精选的新疆和田玉,色泽柔和、纹路养眼、裁剪精美。
另一方面是玉片数量多的令人发指:一般汉代诸侯王或皇帝用的玉衣,一般不过两千多片,楚王则直接安排了4248枚玉片(每一片都价值连城)做玉衣,手笔不可谓不大。
楚王墓
可不知为何,被盗墓贼盗的这座楚王墓,玉片并未丢失,只不过是洒落在墓道口,奇怪的反而是相较于玉片不是很值钱的金线被偷了个一干二净,据修复后所用金线,专家推测:大约丢失黄金3.158斤。
为什么价值连城的玉片没有丢失?盗墓贼只偷走了串联玉衣的金丝呢?是因为拥有?祖传手艺?的盗墓贼不识货吗?这个概率大概比走路捡钱的概率还低吧。
经过专家推断,其实真正的原因,不外乎三个:
1、盗墓贼太过迷信。在传统思维的束缚中,人们向来觉得玉是通灵的,拿了尸体伴身多年的玉,会被不好的东西影响。尤其是和古墓、死尸打交道的盗墓贼,更是痴信这一套,寻墓要看风水,开棺椁要看时辰,还开发出来了一套专用的盗墓口诀,例如: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3、销赃。黄金好销赃,而玉片即使带出去了,也不容易出手,还容易被追查到。其实,这个理由还是令人信服的,古代诸侯王很少有穿戴金缕玉衣入殓的,可但凡穿戴此衣入殓,基本都会在史书上大书特书,浓墨重彩的描述一番。盗墓贼拿走黄金,还可以熔炼后出手,可要是整件的拿走玉衣,却很是不现实,很容易被人追踪到。
再者说,金缕玉衣的玉片虽然大的足足有九平方厘米,虽然看似被钻了许多小洞但也不影响二次加工。但是,细思玉片的厚度,我们却很快能解开疑惑,金缕玉衣的玉片仅有一毫米厚,二次加工难度极高!
对的,你没有看错,金缕玉衣的玉片仅有一毫米厚,真不知道如此精美的玉片,古代的能工巧匠是怎么用朴素简单的工具裁剪出来的。
如此,三者累加起来,盗墓贼这拿了金丝却舍弃了价值连城玉片的举止,有?买椟还珠?的蠢笨之嫌。细品之下,却发现其中自有一番?舍得?的小聪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