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有哪些道教观点?
以现代的眼光看历史是指要立足现实、保持与历史的距离,从而看到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对历史作如是观才能多一份冷静,才能理解嘉靖为何理所当然地视国家财富为朱家一姓之私产,才能明白海瑞在统治集团内部舍身成仁的悲剧性。
在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朝廷不分、家国不分使社会利益的分配出现严重问题。从人数上看,皇帝、官员、平民成金字塔状;而从利益分配上看,各阶层所得利益却成倒金字塔状。统治阶级上下其手,层层盘剥,最苦的是百姓。连沈一石都能透彻地认识时政之弊端:“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海瑞不是看不到。然而剥削是一种世世代代的社会现象,海瑞欲以个人的力量“使整个社会机器停止转动”,结果可想而知。他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却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诸种政策都要凭自上而下的决心贯彻 的人治社会,他却想凭“祖宗之法”、“先儒之道”改变一切。他于不自觉中挑战了封建制度,却要从封建制度的根本――皇权入手救百姓于水火。皇权是封建制度弊端的根本,也是封建制度利益之根本。“立国不正”使“谋国”与“正道而行”相悖,“忠君”与“爱民”相悖。“要救百姓就要抗上”,可即便抗上也救不了百姓。由此,百官向内阁死谏是徒劳,海瑞向皇上死谏也是徒劳。
海瑞自身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所以其抗争的结果必然是,“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为了贪名不得而知,而最终的效果的确也只是给自己博了个直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