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一中金妮园金妮是谁
金柅园,唐代所建,为抚州知府后花园,今在抚州一中校园内。“金柅”二字,见于《易经》八卦之说。古人认为抚州汝水从东南来,应了“巽”卦之“柅”,临水来于西北,应了“干”卦之“金”。抚衙公署正位于临汝二水汇合之处,“有金柅之象”,“系于金柅,贞吉”,故把这座花园命名为“金柅”,寓“会风气而发奇秀”之意。
金柅园内有“景贤书屋”、“福佑祠”、“怀谢亭”、“观音阁”、“登高亭”等建筑及“梦草池塘”,并有奇花异草、古树老梅,风景非常优美。历史上,金柅园为文人雅会吟咏休憩之所,徐铉《送从兄赴临川幕》诗云:“石头城下春潮满,金柅亭边绿树繁。”宋代晏殊、王安石等均在此留连题诗。著名词人晏殊曾到此游玩,并作诗《金柅园》:“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王安石《集句送吴显道》作诗道:“临川楼上柅园中,罗帏绣幕围春风。觥船一棹百分空,看朱成碧颜始红。”,对金柅园进行了赞美。
1933年,国文教师熊公哲和邓巩(伯坚)分别巧引典故为金柅亭拟了一副对联(熊出上联,邓对下联)云:?
搏扶摇羊角而上
闻弦歌雅颂之声
这副对联对得很好。在受到称赞之后,由邓巩以刚劲而流利的书法写出此联和“金柅亭”横匾,悬挂于亭内。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对联和横匾都被毁掉。
有绣花楼紧临金柅园,原为抚州府衙后院,后为清朝抚州知府内眷居住的地方。该楼坐北朝南,***有两层,建在金柅亭南面山丘的陡坡上。楼上是知府小姐居住和绣花的地方,“绣花楼”即因此而得名。绣花楼除主楼外,两侧各有厢房二间,东西两端又各有一座朝西、朝东的附属建筑,配成一个四合庭院,四周被院墙包围,颇为雄伟壮观。院楼正中奇花异草,绿树成荫,楼的两旁各种有一株桂花树,每逢桂花盛开之时,庭院内外芬芳清香,令人神清气爽。
坊间传言,居住在该绣花楼的有一个同叫金柅的知府小姐,有着《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影子。她长期深居闺阁,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爱上一位男子,但得不到家人的同意,最后选择了投井徇情自尽。女儿的自杀后,知府悲痛欲绝,就把井填了,并在上面修建了一座叫金柅亭子。这里还发生了晏几道同知府女儿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
一年,晏殊带着儿子几道回到故乡临川省亲。晏几道和抚州知府的女儿小萍渐渐产生了感情。不久,晏殊假期满回京,晏几道和小萍便依依不舍地分手了。别后,两家虽有书信来往,但路途遥远,两情虽笃,鱼雁渐稀。然而,晏几道却无日不在思念小萍,不久就病倒了。这时,晏殊方明白儿子的心病,便准允他回临川省亲。
晏几道高高兴兴回到抚州探望小萍。哪知世事沧桑,早就物是人非了。原来小萍的父亲在任职期间支持范仲淹新政,被反对变革的旧党诬陷,发配岭南充军。小萍的父亲秉性刚直,又气又怒,在路上不堪虐待,绝食而死。传闻小萍卖身葬父亲后,沦落为妓,不知身在何处……
听了这消息,晏几道悲愤难忍,泪湿衣衫。晏几道来到金柅园,先登金柅亭,撮土为香,遥祭小萍的父亲,然后遍游园中,历历如在目前,万缕情丝凝成千古绝唱《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是是非非,今人已难评说。但金柅园及其绣花楼,曾经藏着的无限春思,无数梦想,却让我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