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都都主笔写过哪些报?
鸦片战争60年后的中国,就像是一栋破旧的大房子,外面的人进来抢东西,分地盘了,我们自己的人就干看着,一个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房子是老佛爷的房子,关我屁事。
少数精英站出来,对着门窗墙壁修修补补,但架不住房子太大,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这时候,一个带着浓厚广东口音的声音响起: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这把声音,如石沉大海,很快消失于无形。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听到了,起身为他鼓掌叫好。
说这话的人,叫梁启超。当时不过二十七八岁,但已经名满天下,还是清政府的通缉犯,流亡在日本。
在日本,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做“新媒体”,靠一支笔怼人。这是他的看家本领。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梁启超作为一个“新媒体”大V的真正崛起,是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阶段。
1896年8月,黄遵宪、汪康年等人创办《时务报》,力邀梁启超南下主持笔政。
梁启超一到位,果然很给力。他没有选择做全民娱乐八卦,也没有选择做猎奇的社会新闻,这两类新闻在当时的《申报》上很受宠。
他不在乎别人的流量和用户,不惜与投资人汪康年唱反调,始终狠狠地扣住时代的痛点,直指时局。
他把体内的洪荒之力,化作这份报纸的立报宗旨:扮演狂人,针砭时弊,唤醒沉睡者,让大家一起呼吁当权者搞变法。
他的万字雄文《变法通议》一推出来,立马成为爆款,刷屏了士大夫的朋友圈。
梁启超几乎一夜成名,天下皆知,旋即跨入名流圈。当时有人评论说,自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无人不知新会梁启超。
1897年初,梁启超往武昌拜见张之洞。张当时是洋务派的实际领袖,握有一方军队和数个近代化工厂企业,办有各类学堂,还懂一点西学,在清廷官僚中是颇有影响的实力人物。
但一听到梁启超来访,这个大人物还是极为兴奋,破例开武昌城中门来迎接,还问下属能不能按接待钦差大臣的规格鸣炮以示尊重。下属跟他强调,梁只是一个小举人,这样隆重有点过了,张之洞才悻悻地不提鸣炮。
可见,梁启超已经爆红到什么程度。如今,那些千万粉丝的自媒体大号,论影响力远不及梁启超的一根手指头,至少,梁启超可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这一点就足够让咪蒙们羞愧至死了。
拜见张之洞那天,恰好张的侄子结婚,但张之洞抛下宾客,把梁启超迎进密室,两人长谈到了深夜。
张之洞说,小梁,别干苦逼的“新媒体”了,来我这当两湖书院院长吧,月薪“千二百金”,比你吭哧吭哧写稿接广告强多了,怎样?
小梁一心扑在《时务报》上,他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要回到哪里去。他婉言谢绝了张总督的邀请,不久就返回上海,继续码字。
梁启超一生以多变、善变著称,很多人因此怀疑他的人品。但从历史角度来看,每一个处在激烈动荡年代的人都会有多次变化,何况是心忧国家、民族的有志之士,与梁启超同时代的孙中山、杨度、章太炎等都有过两次以上的变化。不变,才是奇怪的。
正是梁启超的多变、善变,才让他在很长时间内,始终立于时代潮流的前端,而不像他的老师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就被扫出了历史的主流。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他学会日语,可以翻看日本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报刊书籍,如同进入了一座新的富矿。
作为一个杰出的新媒体人,梁启超有着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
有人夸张地讲,梁启超在逃亡日本的船上,当夜就学会了日语。梁启超说,不是这样的。他说,自己在五个月里学会了读日本书、念日文——这学习速度,你们随意感受下。
作为一个保皇党人,他这时更像一个革命党人。他竟然在“党报”《清议报》上发表“排斥满清”的革命言论,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还与革命派的头儿孙中山频繁往来,打得火热。康有为发现后,命令他把报纸撕毁重印。
说明一下,作为政治流亡者,梁启超在日本的角色,相当于康有为创设的“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的二把手。二把手公然“叛变”,还起草了一封敦劝康有为退出政治舞台的信,这搞得康有为很难过,也很生气。
1901年12月,一场大火结束了《清议报》的历史使命。
两个月后,梁启超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这是一份综合性半月刊,相当于一个月才推送两次,但推送内容极其丰富,光栏目就有25个。
最关键的是,梁启超没有丢弃他的看家本领——发表政论文章。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
很快,《新民丛报》就吸引了大批忠粉,粉丝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越了他本人办过的任何新媒体,也让他此后创办的新媒体无法超越,成为他一生17次参与或创办报刊的巅峰之作。
最大的一次危机来自袁世凯称帝。
梁启超是君主立宪制的拥趸,民国后,跟人组建进步党,拥护袁世凯。结果,袁世凯突然要称帝,这不啻于把梁启超及其进步党的信誉当成了内裤,还要露出来。
梁启超的危机公关方式,就是写文章。当时他是《大中华》杂志的总主笔,在上面发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爆文,揭露了那些怂恿袁世凯称帝者的别有用心。
这还没完,他又接受采访,在报纸上放风,说袁世凯原来想用20万买他这篇文章,被他拒绝了。
跟现在一样,猛料不管真假,总能消费一波社会情绪。这下整个舆论炸掉了。
然后才有了他支持并参与倒袁运动那些事儿。
袁世凯倒台了,“善变”的梁启超则从袁的拥趸变成了反袁的功臣。
还有一次危机来自张勋复辟,他的老师康有为竟然署名拥护复辟。
自戊戌变法之后,人们都是“康梁”连着用的,虽然他的思想与康有为已经渐走渐远,但还是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于公于私,梁启超都无法不吭声。于是他公开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在报上发文指斥康有为。
有人对此表示惊讶,梁启超说:“吾不能与吾师***为国家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