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当中国曲协主席这些年除了反三俗都做了哪些贡献?

姜昆作为现在曲艺圈地位最高的一个人,这些年面对的争议颇多。但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姜昆,只是在主流相声和非主流相声之间,选择了郭德纲,才会对姜昆颇有微词。当你真的了解姜昆的时候,会发现他的贡献真的不一般。

姜昆推荐陈佩斯,开创全新艺术形式“小品”。

1984年,观众在春晚舞台上见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小品”,新的艺术形式带来新的工种“小品演员”。陈佩斯和朱时茂成为这个新工种的第一批人,二人表演的《吃面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二人也被观众称之为小品的鼻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推荐二人上春晚的,正是春晚的节目主持人姜昆。现在看起来只是几句话的事,在当时也是几经周折,姜昆为此没少努力。

一方面当时的节目组并不认可小品,1984年是春晚的第二届,那个时候舞台上语言类的节目以相声为主。对于小品,很多人并没有见过,不清楚观众会不会喜欢这种形式。也不敢轻易尝试让小品登上舞台。

另一方面当时陈佩斯和朱时茂都是电影演员,对演小品也不是很在意,上不上春晚也无所谓。

姜昆不这么认为,春晚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应该有更多的艺术形式加入其中,应该给观众带来快乐。于是他两方面协调,才最终让陈佩斯和朱时茂登上春晚。

陈佩斯评价姜昆“他是一个对人有情有义,对工作十分严肃的艺术家”。

姜昆推荐赵本山,开启“小品王”春晚霸屏模式。

1987年,姜昆随艺术团到沈阳一带演出。演出过后,“笑果”不是很明显,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笑果。姜昆找来一名观众问“我演的不好吗?”,观众说“好!但是没有我们那的赵本山好笑”。

这是姜昆第一次听说赵本山的名字,于是打听之下才知道赵本山是何许人也。

当时的赵本山在铁岭地区已经名气很大,他和潘长江合作的《瞎子观灯》,曾经连续演出几百场。带着好奇,姜昆带着艺术团的演员们,去看来赵本山的演出。赵本山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节目把姜昆等人逗的是前仰后合。事后,姜昆告诉赵本山一定推荐他上春晚。没想到的是,为了这件事姜昆努力了三年。

1988年,原本赵本山已经参加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节目录制,可是最终没能播出。1989年,赵本山首次登上央视的国庆晚会。直到1990年,赵本山才在姜昆的帮助下,成功登上春晚。

赵本山评价姜昆“他是我的伯乐,没有姜昆可能就没有赵本山的今天”。

两次推荐,一次开创了小品这种艺术形式,一次让小品走场巅峰时代,姜昆之于小品的功劳,无人能及。

对于相声艺术,姜昆有功无过。

说完两次推荐,可能很多人会说“功不抵过”。姜昆的功劳自然是有的,但是对相声,姜昆是有过错的,我却认为姜昆并没有过错。

其实网友对姜昆的争议无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相声作品少,另一个是“反三俗”。

姜昆的作品少吗?其实并不少。年轻时候的姜昆,几乎年年参加春晚,每年都有新的节目,就连最大领导都夸姜昆“原来的相声真好啊”。近几年,由于姜昆年龄增大,身居要职,以至于没有太多的时间创作相声,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但只用近几年的成绩,衡量姜昆的艺术生涯,显然是不合适的。

“反三俗”是错的吗?当然不是。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表演当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些年,有些人在之行“反三俗”的标准上,出现了偏差,才会导致“反三俗”被人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