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的八卦

《以元经会》篇的元会运世表

1元=1日=129600年

1会=1月=10800年

1运=1星=360年

1世=1辰=30年

1年=12月=360天=4320时辰

1月=30天=360时辰

1天=12时辰

1元=1日=12会=12月=360运=360星=4320世=4320辰=129600年

详解《以会经运》

《以会经运》排列的是12会中的360运,也就是12个月中的360星。360星包含着4320个辰,1个辰就是1个世,里面包含着30年。在月巳6的最后一个星癸180中,“经世之子2149”出现了干支纪年的第一个年——甲子。难道说这是人类发明时间的起点么?同时,我们还发现了第一个对应干支纪年的第一个历史事件,在“经辰之未2156”的甲辰中,出现了“尧”,这个甲辰年应该是中国历史中尧帝登基的年份。

但此时我发现,在《以会经运》中的历史事件都是非常简略的记录,那么详细的记录在哪里?我试着翻开最后一篇《以运经世》,终于出现了非常详细的历史事件记录。但是,在本篇《以会经运》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来解答。我们先暂且把元的起点到底是公元前多少年放一放,为什么《以会经运》中是从第3个会,月寅3开始写呢?从书中看,并没有月子1,邵雍记载月寅3为开始,这和我们干支计时的以寅月为正月算是一个道理。

在《邵子易数》中关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讲解,“先天八卦从乾1到震4,从巽5到坤8,皆自南而北,自上而下,为顺。而后天八卦自乾一之八至坤八之八卦,皆自北而南,自下而上,为逆。邵雍讲到,天地之运,不顺不行。天地支交,不逆不生。顺而行所以生物,逆而生物所自生。后天八卦的地气右转而逆,超于丑寅之间。”注意关键点,是超于丑寅之间。

在月寅3中写到“开物始月寅之中”,然后出现的第1个星是星己76。最后1个星是星癸90。也就是说在月寅3中只有15个星,貌似还差15个,只有1半。我们继续看,在月卯4中,是从星甲91都星癸120,我们发现是30个。往后,月辰5是30个。一直到月酉10都是30个星。在最后一个月戌11中星戊315是最后一个,月戌1只有15个星,结尾最后一句话“闭物,经月戌之终”。月寅3,15个星;月戌11,15个星。月卯4到月酉10,都是30个星。合起来8*30=240。此时有记载的星的总量为240个,这个数量与360个星对不上。

我们回顾一下在《邵子易数》中的话,后天八卦地气右转而逆,超于丑寅之间。很明显,超过了丑寅,但如果完全超过了寅,就应该说是从卯开始,为什么没说卯,是因为地气开始的起点还在寅,正好是寅的一半。我们来看,月寅3的总量,从76到90,正好15个星。此时就验证了地气超于丑寅之间的由来。但是我们发现,开始物始于月寅的一半,为什么没有出现干支纪年呢?直在月巳6的最后一个星癸180中,“经世之子2149”才出现了干支纪年的第一个年——甲子。

在月寅3中的第一个星是星己76,那也就是说假设有月子1、月丑2的话,应该经历了75个星。我们可以这么假设,月子1有30个星,月丑2有30个星,月丑2的最后一个星肯定是60。那么假设月寅3的第一个星是61,从61到75正好是15个。加上现有的15个,正好是30个,只不过邵雍并没记载这75个星。

但毋庸置疑的是,既然月寅3从星己76开始写,便可以证明之前肯定是从星甲1开始起数的。同理,加上这75个星是315个星,如果把月亥12的30个星和月戌11中少的15个星加起来,就是360个星。所以这么看,我们之前分析的比例关系肯定是没问题的。没写不代表没有发生,否则在月寅3中的起始可以写星甲1,而邵雍写的是星己76,便可以证明星肯定是从1到76。

但问题是,没写的它代表什么?之前没写的也许代表万物还没有开始?往后没写的也许代表万物已经终结。是这个意思么?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推演。

#皇极经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