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姓来源及代表人物

欧阳 一、属地 渤海郡,今河北沧县。 二、来历 欧阳一姓源出于姒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无强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这就是说,越王勾践的裔孙蹄,在楚国灭掉越国后,被楚王封于乌程欧余山(浙江吴兴县)的南面,因为山南为“阳”,所以被人称为欧阳亭侯,其后世子孙以欧阳为姓,称欧阳氏。 三、名望 欧阳氏出名较早,早在汉时,便有“八世博士”。“八世博士”,指的是随伏生受《尚书》的欧阳生,以及他以下的欧阳高、欧阳地余、欧阳歙等八代子孙。欧阳家的八代,都以研习《尚书》闻名,从而被立于学官,这就是《尚书》中的齐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今文尚书》。 上官 上官源于华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 慕容 慕容氏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一、堂号 “辽东堂”: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归属于晋朝,晋朝太兴初年封他为“辽东公”,慕容氏因以“辽东”为堂号。 二、郡望 敦煌郡:汉代时从酒泉郡中分出一部分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以西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前燕有大司马慕容恪(慕容皝之子),后燕有冠军将军慕容垂,燕国有修文学士慕容善,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藏,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延钊、刑部尚书慕容彦超。 东方 一、 属地 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二十里;《百家姓》注居济南,今山东济南市。 二、来历 姓源有二:一据《风俗通》记载:“相传帝(指伏羲,一说女娲)出于震(按八卦图所在的震位为东方),位主东方,孙子因氏焉。” 二是一般认为“东方”一姓是汉代东方朔的后人。汉武帝时有一位相传是“岁星下凡”的文学家东方朔。据史书记载,东方朔是一个遗腹子,母亲田氏生下他三天以后也死了,由邻居抚养成人。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所以起名东方朔。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自荐,自称博学多能,才貌出众,可以做大臣。汉武帝任命他官职,一直到中大夫。东方朔为人幽默机智而又有点玩世不恭,被宫中称为“狂人”,又敢于直谏,所提意见往往切中时弊。关于东方朔的传说很多,人们大都觉得他的身世是一个谜,所以说他是“岁星下凡”。相传他对同僚说:“除了大王公以外,天下没有人知道我是谁。”他死后,汉武帝听说了这句话,就把大王公召来询问。大王公始称也不知道。武帝想了一下,又问:“那么你有什么特长吗?”大王公说:“我喜欢观察星象、推算历法。”武帝又问:“这些年星象有什么异常吗?”大王公答:“其他星象都很正常,唯独岁星(水星)有十八年不见,最近才重新出现。”汉武帝叹息道:“这就是了。东方陪伴我十八年,竟然一直不知道他是岁星下凡!”东方朔的后人以东方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