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招式破解李小龙武功?

纯粹从武技的角度出发,截拳道是一种很短命的拳术,因为这种拳过度依赖爆发力和速度、反应意识,一过那短暂的巅峰期状态就会大幅度下降。所以这种拳在三年内能培养一万个高级自由搏击运动员(截拳道练习者),却产生不了一个武术家。三年的功夫,换了谁都能在自由搏击界上有点名气,但是在传统武术上,三年只学了点皮毛而已。

截拳道是一种一开始就占了很大便宜的拳法,比如李小龙擅长的虚招,让对手有一个反应,从而露出破绽,继而打击敌人(有点像后卫做假动作骗犯规打2+1一样)。在美国和香港,很多人吃这一套,但是真正的传统武术高手压根就不吃这一套,相反,比武时是时刻找你的破绽的,哪怕是一个很细微的破绽,只要抓住就会穷追猛打,打死不偿命,所以说武术是杀人拳是有道理的。

截拳道的滑步很快,但是属于跳跃性的,下盘很空,如果没有速度和很快的反应,后果可想而知。

截拳道多少保留了一些传统武术的基础性东西,比如中线理论,强侧在前,发力的技巧(部分有形意的发力技巧),步法的变换(略微有点八卦掌的影子)等等,但是这不能说明这种拳术是不是内家拳,只是很适用于技击。

早期的李小龙注重于进马攻击(详见《基本中国拳法》),后期就淡化了这点,喜欢起脚,这在自由搏击里司空见惯,但是遇上传统武术可能要吃亏。“起腿半边空”,而比武时,任何一个练习传统武术的人一上来就把自己的前腿抵住你的前腿,你连起腿的空间都没有,同时他的拳头就上来了,到最后还是要靠拳头说话。而且后手拳要出击,时间上就慢了,除了依赖于反应和速度,否则就只有被打的份。

为什么李小龙敢于起腿?因为在那时的美国和香港,李小龙不用进马也能用腿—这种远距离武器来打击对手,更何况是先用低位截踢破坏对手节奏后的拳头猛攻(参见《李小龙技击法》)。但是他也考虑到,一旦进马,对手的出拳速度、力量和反应比他更强的话,自己再强壮也受不了,与其拼拳头的硬度,不如投鼠忌器,扬长避短。换言之,李小龙那时没有一个能够对他有足够威胁的对手,近不了他的身,更没有人能看得出来他的弱点所在并且加以引导,和李小龙辩论更是自找苦吃,于是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下李小龙很是有些飘飘然了。当然,在电影里,李小龙还是用上了一些传统武术的技巧的,比如《龙争虎斗》大决战的时候对白衣小喽啰的胯打、臀打等,明显就是内家拳,(应该是形意拳的打法吧?不过内家拳都有这些打法),这也只是在双方档次相差悬殊时的讨便宜打法。

至于《龙争虎斗》开头的MMA式打法,是李小龙在该影片快拍完时突发的灵感,他可能觉得如果遇到一个在站立技方面攻击力很强的对手,而自己可能无法再这方面完全获得优势,那就尽量把对手往不熟悉的领域引领,前提是自己在地面技这方面的技战术很熟悉,这也是“截”——打破、打乱对手的节奏。换言之,即便过了巅峰的李小龙在站立技方面已经不如往昔,但是依然可以凭借经验和地面技的优势来打击对手,而地面技不是光依靠速度和爆发力的,更多的是技巧。

李小龙如果活过了35岁,绝对打不动了,他还能练什么?一名武者不能练武是多残酷的事情啊,但是也没办法。而32岁的李小龙又要练功又要拍戏,早就透支了体能,不得不依靠大麻来提神,这也是蛮悲哀的一件事。有人说李小龙可以去练传统武术,比如内家拳,这是不可能的。以他的性格,对传统武术多多讽刺还来不及,即便练了,过程也很辛苦,肌肉和现代搏击技术练得越好,转成传统武术的难度就越大。他又是一个紧张型的、过度追求完美的人,这样的性格练习内家拳容易走火入魔。即便练了,能像当初练习咏春那样的投入巨大的热情吗?要知道,他还要拍戏呢!以他有意无意得罪武林中人的性格,谁愿意教他?你李小龙不是很牛吗?看书不就能学了吗,还要师父干什么?而且,当他从传统武术中受益后,他完全会颠覆自己的理论,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天大的讽刺。到那时,外界的舆论压力又会铺天盖地的来“质疑”李小龙是个“水货”、“骗子”,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截拳道是天才拳,不适合每个人练,只属于李小龙自己。其他的所谓弟子也好,正规的教练也好,压根就不懂什么是截拳道,我不能说他们是骗子,毕竟练习了这么长时间了,但是恰恰很大程度上就是属于打着幌子的招摇撞骗。要了解截拳道是什么,最好去看李小龙对截拳道的解释(李小龙自己也是解释不清的,天天在报纸上说这个是那个不是,说明自己当时起这个名字其实已经限制了自己的风格,所谓的解释不过是自圆其说而已。),李小龙其实是一个哲学家,其次是武术家,最后才是一名演员。他做到了他在世时所能做到的一切,我们也不必苛求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