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的流域概况
通天河的河床海拔高3000~4000米。其上段河谷开阔,河槽宽而浅,河中沙洲栉比,水流散漫。两岸并非崇山峻岭,而是相对平缓的山丘。过楚玛尔河口后,两岸山岭才渐渐逼近河岸。左岸山岭属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翻过此山,便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源头。通天河下段,河道比较顺直,河槽逐渐稳定,水流比降增大,水势汹涌,两岸山势增高,谷底海拔由上游的4000多米下降到3000多米,成为典型的峡谷河流。
通天河流经属高寒气候区,除高原东部边缘外,大部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很大,多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下段河谷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流域地质属昆仑山系岩相的有千枚岩、花岗岩、片麻岩、硬砂岩和云母片岩等,属唐古拉系岩相的有红色砂岩和石灰岩等。
通天河从楚玛尔河汇口至登艾龙曲汇口段之间,为高平原丘陵区向高山峡谷区过渡带,河谷开阔,阶地发育。登艾龙曲汇口以下至三省界为高山峡谷区,两岸山势险峻,水深流急,一路上拐了很多大弯、小弯,仿佛恋恋不舍地留恋着生她养她的雪山冰川。依次有叶青大拐弯、岗察大拐弯、着木其大拐弯、布朗大拐弯、兰达大拐弯等,大大小小拐弯,其气势之磅礴,景色之壮美,一路蜿蜒令人称奇,这种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通天河“S”形大拐弯很像八卦中的太极图,这个“S”形大拐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嵌入式蛇曲”。一般说来,“蛇曲”只能形成于松散的沉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因为在岩石上很难发生“凹岸冲刷,凸岸堆积”这种情况。地壳的抬升是这种“嵌入式蛇曲”形成的重要原因。一般说来,一条河流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来遇到了地壳的持续抬升,这等于给了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而河流的流动已经被束缚在早先形成的“蛇曲”之中,因此河流就保留着原有的“蛇曲”形态,一直向下切下去,直到深深地切到地壳的岩石圈中,看上去好像“嵌进去”一样。通天河“蛇曲”不仅具有地学研究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蛇曲”形态的美学价值。 通天河,是长江源头。通天河附近,也是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所在地,被称为“三江源”。自囊极巴陇至楚玛尔河口长278公里称通天河上段,属江源地区;自楚玛尔河口至巴塘河口长550公里称通天河下段,不属江源地区。 国家为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
通天河干支流的两岸山岭、台地和平滩大部分为矮林、草皮覆盖,下段两岸植被较密,逐渐出现乔木和森林,经济已由纯牧业向农牧业过渡。两岸阶地和支流河谷,可种植青稞等耐寒作物。玉树、称多两县有农田14万亩,岗桑寺、直门达两岸阶地,种有青稞、小麦、油菜、白菜、萝卜等。
通天河流域大部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树藏语意为“遗址”。北与本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角与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西南与西藏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县,总人口为28.31万,其中藏族人口26.98万,占总人口的95.3%。
玉树州成立于1951年12月,是青海省第一个、中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玉树古为西羌牦牛种地;隋朝前后为苏毗和多弥二国辖区,唐时为吐蕃的孙波如,宋时为黎州属下的囊谦小邦之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明朝囊谦五室的贵族僧侣屡被赐号为功德自在宣抚国师;明末清初玉树各部头人为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赠爵为诸台吉;清朝受青海办事大臣直接管辖,为囊谦千户领地,下有百户独立长等部落,民国时期设置玉树、囊谦、称多3县,统由玉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县之下千百户制度因袭如故。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军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宣告玉树地区已完全由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1951年12月25日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州,1955年改为自治州。自治州首府驻玉树市结古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玉树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和东南亚第一巨川湄公河(即澜沧江)均发源于玉树。玉树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自然区域,以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冬山峰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以万里长江为首的黄河、澜沧江等我国著名的三大河流。
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均发源于本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之美誉。自治州首府结古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镇,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
玉树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兼营的地区。全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0.0℃。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60%。现有草场2.1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7亿亩,年产鲜牛奶26500吨、牛羊肉45000吨、羊毛1300吨、牛羊皮90万张。现有耕地26.7万亩,主要种植青稞、豌豆、洋芋、油菜、芫根。初步探明矿点261处,主要有金、银、铜、铁、铝、煤、硫磺、水晶、玉石等四十余种,总储量300亿吨,已查明的各类中药材913种,其中植物类药材808种,著名的有虫草、知母、贝母、大黄、雪莲等;动物种类药材80种,主要有鹿茸、麝香等。境内水利资源富足,三大江河支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总流域面积为23.7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9%。水能发电的理论蕴藏量为612万千瓦。全州有4个天然林区,林地总面积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在山涧丛林原野之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主要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黄羊、白唇鹿、马鹿、金钱豹、雪豹、猞猁、棕熊和珍禽黑颈鹤、马鸡、雪鸡等。鸟类品种为全省之首,兽类品种居全省第二。
玉树境内有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名扬藏区的玉树歌舞和神秘的唐蕃古道;有闻名遐迩的文成公主庙和众多教派的藏传佛教寺院;有世界之最的新寨加那嘛呢石堆和岗察寺殿内高达25米的宗喀巴坐佛铜像;有黑颈鹤的故乡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比较完整保留原始面貌的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全州***有旅游观光的景区、景点达4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