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透过绣春刀看明代锦衣卫吗?
我们多数人从电影电视里听说过明代的锦衣卫,那么绣春刀就是锦衣卫的配刀。说到绣春刀永远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绣春刀的主人锦衣卫。说起中国古代最厉害的特务机构,非锦衣卫莫属。他产生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又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又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电影《绣春刀2》剧照
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只听命于皇帝,抓捕犯人的时候,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因为他存在的特殊性,设立之初便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通常办案都由皇帝下达命令给司礼监,司礼监在下达给锦衣卫指挥使。司礼监掌管皇帝文书、印玺、礼仪等职权,在明代成立之初参与调查胡惟庸案以及蓝玉案名声大噪,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嘉奖,以至于后来锦衣卫在宫中的势力越来越大。臭名昭著的宦官刘瑾、魏忠贤等皆曾任司礼监主管,在皇宫可谓一手遮天。
电影《绣春刀2》剧照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锦衣卫都有绣春刀,据史料记载,锦衣卫还兼有皇家仪仗队的职责,其服饰配件处处彰显着皇家风范。从最高级的赐服蟒服,到飞鱼服,再到斗牛服以及腰间配的绣春刀,景泰、正德年间又添了麒麟服。这些赐服,在皇帝祭祀或巡游时穿着,亦或重大节日庆典且需皇家赏赐有品级之人才能穿,而不是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拥有。
明代《出警入跸图》
在很多电影桥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锦衣卫办案细节:一群穿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手拿腰牌,口中喊着“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回避”!普通人听到锦衣卫都是闻声色变,当场瘫倒,仗着有点武力值的也经过一番打斗被顺利制服。接着带队头领手中拿出无常簿一一记录犯人的罪状,作为日后大理寺判案依据,一旦核实犯人就会被打入诏狱,只要进了诏狱的人,也就意味着别想活着走出来,各种折磨的酷刑让人生不如死,被称为人间炼狱。电影《绣春刀2》中沈炼的好兄弟殷小旗在办案过程中酒后乱言,对皇上、魏公公还有东林党之间的事情大放厥词,被同为锦衣卫的凌云凯全部记在了无常簿上,沈炼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凌云凯抓住这件事不放,如果殷小旗不交代这些话从哪里听来的,就会被下诏狱,最终殷小旗宁愿自杀也不下诏狱,可见诏狱的臭名昭著!
电影《绣春刀2》剧照
锦衣卫在明代早期设置之初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督办了胡惟庸、蓝玉案,以及郭恒案、空印案,间接的帮着皇帝肃清了异己,整顿了朝纲,加强了中央集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朱棣当朝,他为了加强北方的边防,下令迁都北京,遭到了很多皇亲国戚以及一些权臣的阻扰,这时锦衣卫的职能又体现了,经过锦衣卫的一番“活动”,反对的声音没有了,使得朱棣顺利迁都。甚至在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亲帅十四万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救,当局的看不下去了,毕竟你欺负了我的小老弟了,我这当老大哥的不能坐视不管啊!于是派兵支援,由于战线太长以至于后勤补给不足,打了好多年战争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后来眼看着就要战败了,但由于前期当朝派了大量的锦衣卫到日本以及朝鲜收集情报,战争的情报源源不断汇集到指挥官手中,最后明军出奇兵烧了日本后方囤积的粮草,才逼得日本退兵,可见锦衣卫起到的作用确实不小。
绣春刀外观样式
可是到了明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渐不理朝政。把老祖宗留下“宦官不得干政”的规定抛到了脑后,以至于大权旁落,宦官把持朝政,锦衣卫不受控制,肆意妄为。审判抓人时不按照程序走,目无纲纪,为达到定人罪名目的,不惜滥用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手段,严刑逼供。所以说大明之亡于厂卫,这话也不是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