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激烈讨论古代状元是否真的有水平的问题,大家的结论是什么?

目前大家还是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但是我个人认为古代的状元是真的很有水平的,古代的状元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含金量比现在各个省市的高考状元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592个状元

虽然中华民族拥有着上下5000年的历史,但是科举制度却只进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这1300年来总***只涌现出了592个状元,可想而知状元的稀缺程度。

我国古代对于状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经史子集,阴阳八卦,他们都是需要了解的非常清楚的。很多人觉得大多数的状元都只是纸上谈兵,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古代学子们在考取进士的时候,需要写一些类似于策论之类的东西,必须要写得言之有物,才能得到考官们的认可。这些考官都是宦海沉浮了许多年的人,如果只写一些夸夸其谈的言辞是没有办法入了他们的眼的。

二、考取状元的过程

考取状元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各个地区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县试,只有在县试当中获得童生资历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虽然也是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但是难度却比县试要大很多,通过院试的人就是生员,同时也被大家称之为秀才。在古代能够获得一个秀才的资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没有办法考上秀才。

成功成为一名生员之后,就有机会参加三年一届的乡试了,乡试中脱颖而出的人被称之为举人。古代称呼举人都是?举人老爷?的,有了举人的身份,做官会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则需要参加会试。会试那难度特别高,每年只选几十个人。这几十个人当中最优秀的三个人就是一甲进士?状元,榜眼和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