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的历史
闽语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以及后期的越国文化。
福建在春秋时属越国地,叫东冶,为了记念冶炼始祖欧冶子而得名,当时欧冶子住在冶山〔今福州〕。春秋后期越被楚国所败,越国举城退到现今的福州,而原属越国首都的浙江绍兴仍属越国。"史记″和"吴越春秋″里"闽″因东南门周易八卦方位为蛇,蛇在门中为闽,这就是闽之来源。春秋时,儒家思想是越王所倡导的。"闽″字包含至高的道家术数文化,内藏儒家思想,不以忌讳的龙自居。古文龙蛇同归虫类,东南门是龙蛇之地,龙在门中也是闽。吴越同处闽地〔双方各自用道家术数立闽以制敌国,可惜内藏不同心怀〕闽吴是以龙自居,最后灭亡,此闽归越。七闽周朝服国之数,战国时,古七闽从江苏到越南为七闽地。〝史记〞里越子民是大禹的直系子孙,闽语实为华夏语,战国时从越语改称闽语,秦国统一中国时,七闽被秦国灭掉六闽,惟独放过越国〔闽中〕,仅逼迫越国首都闽中(今福州) 归附,削闽中为闽中郡,秦国无一兵一卒直接进入闽中,闽语保留着先秦之华夏语,全中国汉族惟独闽语得以保留先秦之华夏语。闽乃七闽(百越)之代表,惟闽之主方以闽自称,百越的主人之意,凡越之臣民统归闽下,闽语成于大禹夏朝的华夏语,至今五千年。后来汉武帝灭闽越吋,将闽越族迁往江淮一带封爵,同样给封侯王,为了越国是大禹直系子民之故,必须封侯。可是到了东汉时,汉帝发现闽越亲子民当时是遁入山林复住在冶城〔今福州〕,汉帝得知后,马上封侯官,当时是对大禹子民一种尊重,福建就叫侯官省。西晋时,发生永嘉之乱,其皇亲国戚和贵族从河南,南渡福州,除了高官封爵于福州之外,还有八位皇子封爵于福州,其中有两位后来成为皇帝,视闽中为晋朝皇亲国戚和贵族之故乡,福州因此叫晋安,唐五代时,闽国也是来自于河南,而被烧毁的闽中南少林也是来自河南,一南一北,建筑完全按照河南少林寺,结缘数千年。但闽语不是南渡的晋语,更不是后来的河南话,闽语是先秦的华夏语远比晋语和后来的河南话古老数千年。唐朝初,改州制,现福州为闽州,因福州是温泉地带,也曾得名为泉州(非现今福建闽南泉州),后发现,北有福山(一说福山非山名,是风水福山的意思;一说为山名,即今董奉山) ,据传是回头虎的风水福地,卒改闽州为福州至今。唐朝时的闽中,因闽中之主闽州改名福州随而易名为福建,建字取自闽中〔福州〕早期之名建州而合成的。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成立闽国,长乐府〔福州〕是闽国的首都,为闽府,闽语福州话成了官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非常发达的书写系统,而能百分百以古汉语书写。开始有了强大的闽语文化的凝聚力,能与当时强唐分庭抗礼。此时闽南地区,因长期泥沙堆积,开始多出3平方华里。王审知开始移山填海,在闽南泉州修筑拓大子城,此后,***二十七次修筑拓城直到清朝道光年,***历时900多年,闽南泉州,从水泽变泉州陆地扩大30平方华里。从汉朝闽越开始算,福州直接管辖(泉州地)至到武荣州成立自理,为时886年。武荣州27年后改名为泉州。事实上,泉州实为福州复名,至到明朝时期,闽南泉州才脱离福州复名泉州。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福建,浙江以及台湾。台湾自古属中国自治区直到明朝,因当时海盗和曰寇侵扰,福州逼于无奈直接管治台湾内陆,把大量闽人迁入台湾以助发展,台湾此时成为福建第九闽。此时闽语融入了晋语,自成一体,有完整独立的书写系统,介于文言和口语之间,有闽语专有的用词和完整的注音系统,俨然一国之语言,比当时汉语超前,非明清时期任何汉语方言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