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灵山寺的历史传说

建于明末,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光绪二十年(1888)进行过大修。相传唐初尉迟敬德曾在此建当阳寺。庙宇为砖石结构,分前中后三大殿,并有偏殿和耳殿,总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前大殿三间,硬山顶叠梁式建筑结构,朱红庙门居中,门楣上方嵌有砖雕九鼎灵山寺五个大字。此殿为布瓦歇山顶,正脊饰有砖刻浮雕,正面中间的浮雕是太极八卦图,两边是荷花图案,殿内东西两间分别塑有关公、二郎神像。跨过二道门即到了正殿,这是全寺的主殿,硬山顶悬梁式结构,正脊亦饰有砖雕浮刻,正面浮雕二龙戏珠图,大典的正中塑有玄天上帝的神像,玄天上帝座下有一口小井,当地百姓称其为海眼。正殿东西分供奉着铁铸降龙、伏虎神像,一个臂挽青龙,一个脚踏白虎。后殿是硬山顶悬梁式建筑结构,清瓦布顶,灰砖立脊,扣瓦滴檐,无饰无雕。殿内供奉着送子观音和窦珍格格(传说清代一位专治不孕不育症的名叫窦珍的女医生,后被封为格格)。塑像后是娃娃山,一些无子女的善男信女会利用赶庙会的机会,买一个泥娃娃抱回家去,放在床席下,以求怀孕得子,老百姓称此为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