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水文特点是什么?
长江干流自宜昌以上为上游段,在这里河流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著名的虎跳峡就在金沙江石鼓下面,它长16千米,落差170米,两岸山高,河谷深峻,高差达2500~3000米,最窄处河宽仅30米,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峡谷。长江在石鼓镇还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大转弯——长江第一弯。长江在这里突然110度大转弯,位于大转弯中心的石鼓镇,在历史上协助过诸葛亮成功地进行了西征,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它也曾用那坚硬的身躯作为渡口,让红二方面军的几万人马从这里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四川省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这里两岸悬崖陡立,把浩荡的长江紧缩成一条细细的惊心动魄的急流,形成我们看到的三峡奇景。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现在,我国正在这里修建三峡水利枢纽。
长江流出三峡,曲折东流,冲破群山的夹持一变而为宽阔的江流,进入沃野千里、湖泊星罗棋布的中游地段。“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对长江中游地段的逼真写照。长江的中游段,地势低洼、江道弯曲、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是这一段的基本特色。中国的两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就在长江的南岸。在长江流量太大时,长江可以借这些湖泊,把水寄存起来;在长江水量较小时,又可以从湖泊中取回水量。
从江西省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段,这里江阔水深,水流比较平缓。东海的潮涨潮落沿长江入海口,可以影响到安徽省大通以下的河段。长江中上游带来大量泥沙,到了下游,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又受东海潮流的影响,水流中带沙的能力减弱,从而在江道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数十处江心沙洲,其中最大的是长江口的崇明岛。崇明岛面积1083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岛,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它是我国由冲积而成的最大的岛屿。
长江下游流经的平原上,稻田接埂连片,湖水绿波荡漾,呈现出一片独特的水乡风貌,“富甲天下”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更为长江下游地区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长江水资源是中国人民的巨大财富。长江干支流水力蕴藏量很大,可开发的约19700万千瓦。长江江阔水深,是我国南方的交通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干支流通航里程可绕地球两圈半。其中3万千米可通机动船舶,万吨海轮可以直达南京,长江水位较高时,可以直达武汉,年货运量占全国河流货运总量的六成以上。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洞庭湖的银鱼、长江口的鲥鱼,特别是被称为长江鱼王的中华鲟,更是珍稀的鱼种。长江流域在长江的滋润下,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温湿多雨,暴雨频繁,长江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据历史记载,自西汉到清末(公元前206年~公元1911年)2千多年间,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1921年以来,***发生较大洪水11次。1931年发大水,武汉市区行船百日,江汉平原14.5万人淹死;1935年再次大水,又夺去了14.2万人的生命!1954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洪水。这一年雨期比正常年份增长1倍,暴雨频繁发生,中下游6~7月份的雨量是多年平均雨量的1~3倍,各地都先后突破安全保证水位,荆江分洪区虽三次分洪,洪水仍然淹没了很多土地,京广线中断百余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可是到了旱季,上游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以及中下游丘陵地区的旱灾又十分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