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陵江离堆, 颜真卿他留下了什么千古碑文?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因表弟大婚,几年前的国庆大假有机会川北之行。其间,想顺道谒拜嘉陵江边重镇——仪陇新政的离堆,因其上刻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鲜于氏离堆记》。此崖刻在20年前我曾一睹真容,20年过去了,每每造访这方水土,心里就不由得涌起再去瞻仰的强烈愿望。这不仅因为我在8年书法的练习中,一直对“颜体”顶礼膜拜,更重要在于颜真卿不屈的人品。真可谓“书如其人”。

史载,背靠嘉陵江水的新政始建于唐、五代、宋时期,这里曾设新政县,是一个标准的水码头。明清时建有城墙和护城河,城依地势而修,分有东西南北大小八道门,依八卦方位立门。20年前年少之时我到新政,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片有无数小吃的矮矮的老街,和那临街而流的一汪江水。

那些老城街道纵横呈井字形,据说有正街、新街、盐店街、米市街、布市街、铁匠街、大小南街、大小西街、五福街、问昌巷、油房街、外东街,这些街与东西南北八门相连通。

壹 寻《鲜于氏离堆记》

一看到新政的那条嘉陵江,我就止不住要去离堆看一看,这离堆乃四川四大离堆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都江堰离堆、乐山乌尤山离堆和雅安洪雅离堆。而新政的离堆因有唐时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鲜于氏离堆记》而最为有名。

试想,我们今天存活土地上,唐代的文物又有几许?

由于仪陇县城迁址新政,这些年大兴土木,我原来记忆中的老新政几乎看不到了,当然,那个我心向往之的离堆也就不知东西南北了。

令人奇怪的是,向住在县城里的人打听,只知道有个离堆,却不知颜真卿和他的《鲜于氏离堆记》在何处。我的另一位表弟也称“没有去过”。于是,驱车向离堆的方向寻找。

此时的离堆已是树木成林,十分茂密,加之雨后初霁,我们在没有路的湿泥的丛林里探行。从上至下,沿着离堆的高檐四处打望,未果。

我不甘心,20年前明明来此看过,还有一座牌坊。于是,我睁大眼睛在满绿的树丛中搜索牌坊的所在,终于,透过薄薄的雾气,四角上翘的建筑渐渐清晰了起来。我很兴奋地指着上面的丛林叫了起来:“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住在这块土地上,不弄清楚这块宝物很遗憾”的表弟也兴奋地赶过来,离堆地势陡峭,没有路可以下去。我一阵茫然,急中生智:“从下面的码头绕过去!”

复来到先前侦察过的码头,是时,一位在河边打鱼送饭的小伙子给我们指路:“从这里绕过去,50米就是。”那条没有路的路实在太滑,我让同行人不要过去,我借着离堆上的草丛攀了上去,慢慢地经过一阵一人多高的草丛,四周无人,脚下是湿漉漉的沼泽地,我心里有些虚,高一脚低一脚地前行,脚下的皮鞋已经成水靴了。

约10分钟,眼前的牌坊越来越完整,“鲁公坊”三个褪色的字嵌在牌坊的正中高处。

 贰 破败之中的珍品

越往前行,牌坊的破败就越发瞠目。距牌坊三米远立有一块已经长满青苔的石碑,我努力辨认,看到这样一些文字——

“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离堆石刻”;“1994年立”。

再往前挪动,依稀可见坊下有些斑驳的香火,还放有一些饼干。我知道,在“有庙必拜,有神必求”的土地上,这是老百姓对“鲁公坊”的一种礼节。

从长满草的周围我可以断言,这里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人的气息了。

坊已经是有些破了,其中的一角有些脱落。栏杆上用不标准的篆字刻着一副对联。联云:“真卿翰墨流芳,嘉陵闻堆连云”。

最里面放着一块已经有些年头的石碑,由于光线不好,我靠近栏杆,看到上刻“唐颜鲁公真卿摩……(后面的字已经朽蚀)”,再一看吓我一跳,落款是“宣统纪元夏六月”,这块石碑也是十足的文物了。

我惊叹,这样的文物稳稳当当地摆在那儿,居然没有文物贩子看中它。

我为颜真卿的《鲜于氏离堆记》而来,却没能看到其真容,凭着20年前看到的经验,我再往两角注目,终于一睹真容。

我看到了“处、置、使、入、忠、贬、邵、阳、太、守、十”,我还看到了“德、也、然、克、舍、不、倦、尚、未、知、寝、与、食、荐、无、何、州、大、都、度、副、大”。

虽然它们都是一些零零碎碎,只言片语的文字,但看着那雄健浑厚,苍劲典雅,古朴俊逸,神韵盎然,遒劲舒展的笔力,我热血上涌,心潮起伏。

《鲜于氏离堆记》为颜真卿五十四岁所书,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之际。从起笔到落笔,在运笔过程中都满蕴笔力,这是“颜体”体相更加成熟的表现。竖法逆锋而下垂,间无阻挡,有斩钉截铁之势。“颜体”出现于唐代,成为一面楷书书法艺术的旗帜,他的影响之广甚至超过了王羲之,因为“颜体”更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初写颜字的人要比写王字的多。历代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受到颜书的影响,唐代晚期的柳公权得“颜体”精髓,而使唐代楷书书法艺术达到另一高度。宋代四大书家的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都深受颜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