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翻手的八翻手拳法概述——八翻手之特长

凡各种拳术,均各有其特长,如太极拳之长于柔化,形意拳之长于勇速,八卦掌之步,潭腿之腿,长拳之敏捷纵跳等,皆各有其独到之处。八翻手之特长有:

1·专为搏击敌人之要害。

2·毁伤敌人之四肢,其用于制胜者为掌与拳;其着主要为捆与拿。盖必制敌于死命,不容其有丝毫抵抗之闲,而我可策万全,其刚而有应变之能,或上制敌手,或下制敌步,每路动作以捋手当先,尤为独到。其他着法,则千变万化,可随心所欲耳。

[编辑本段]八翻手拳法概述——八翻手之锻炼要领 在本书所讲的是八翻手各路中特有的几种手型、步型、步法和腿法。至于手法的讲解,因在各路中对着法的应用,手法的要领均要详细解说,此处就不多赘述。关于名称虽与其他拳种叫法殊异,然名虽异而其式实相同也。

基本手型、步型、步法、腿法、身法:

1·拳的形式

四指紧卷,以大拇指堵压拳眼。但大拇指不得突出食指之中关节以外,腕与拳均须平直,不要仰腕与弯拳,发拳时拳眼向上。

2·掌的形式

1)扑面掌:五指徽屈,自然并拢,掌心微凹向外,指尖斜向左侧成横掌,手、腕、臂稍弯曲成弧形(以右掌为例)。

2)披面掌:五指微屈,自然并拢,与扑面掌要求相同,惟掌心向里,指尖倾斜向上,屈肘仰臂(小臂微仰向上与掌成坡状)。

3)横拦掌:四指自然伸展,大拇指尖微屈贴于食指侧,掌心斜仰向上。横拦掌另一形式,此式意在以小臂拦击敌之腹胁,以诱敌之手来格也。因用法不同,其形式亦异,左(右)臂微屈横向前伸,掌成半握拳,拳心向上,左(右)肘尖贴于右(左)拳背上,为防敌之物我肘臂与手指也。

4)掼耳掌:五指微屈并拢,指端向前,掌心向里,小指与掌根微斜向上。因用时以掌根兜击敌之耳门,故须突出掌根之劲,

3·步型:静止时下肢的姿势

1)乘骑步: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向里扣,屈腿下蹲,如骑马时两膝内扣夹马相似,收腹提肛,臀不外翻重心在两腿之间。

2)丁八马步:两腿前后分开,屈膝半蹲,小腿垂直,大腿与地面平行,前脚尖向前微向里扣,后脚尖横向外展,上身正直,不前栽后仰、左偏右倚。

3)虚步:两脚前后相距约一脚或稍大点,两腿弯曲半蹲,重心在后腿上,两脚跟前后相对,前腿膝部稍弯屈。脚尖点地,并略向里扣,后脚外展约45度。

4)歇步(亦叫剪子股):两腿交叉相叠,后膝吻合于前腿弯处(即委中穴处),屈膝下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横向侧前,后脚跟离地竖起,后脚尖里扣斜向前。此步型在八翻手第一路中有高低两种,高的即剪子股步,低的即为长拳中的歇步。

5)《字步:两腿稍屈,前后两脚约距一脚半,或稍远些,重心偏于后腿,其形如符号中的: “《”字,故名之日《字步。前进时,用此步型,会发出后蹬、前踩、上拱、前摧之劲。本拳第五路中的推山掌式即为此步型。

6)拗步:异侧手脚在前即为拗步,前腿微屈,膝不前顶,后腿膝稍挺,但勿过直,前脚尖稍向内扣,后脚跟略向侧摆。

4·步法——下肢在运动中的方法

1)勾腿盘旋法:此步法系本拳法中的基本步法,别的拳种也用。其法,前脚绕内圆弧外摆前踏,后脚随即绕外圆孤向前进步,脚尖里扣,以备扣住敌人之脚向后勾撤。

2)进步:前脚前进半步,接着后脚向前跟进,依次前进称为进步。

3)上步:前脚进半步,接着后脚前进一步,后脚落在前脚前,谓之上步。

4)跟步:前脚进半步,后脚随之跟进半步,后脚落于前脚后边约距一脚或一脚半,谓之跟步。

5)撤步:后脚向后退步后,前脚随之后撤半步接近后脚,变为虚步,脚尖着地,后腿半蹲,收腹提肛,蓄力待发。

6)卸步:前脚向后撤回半步,脚尖点地,敛势蔷力以备进着。

7)并步:后脚向前足靠拢并步,两脚平行向前或前脚直前,后脚外展约45度,两脚跟靠近。前脚横立,后脚向前脚横并,两脚尖平行,均称之为横并步。

8)摆步:前脚弧形前进,落脚时脚尖外摆,谓之摆步。

9)扣步:前脚弧形摆步前进,后脚向前上步,落脚时脚尖里扣,谓之扣步。

10)盖步:后脚提起向前横脚迈进,落于前脚之前,脚尖外展约45度,势子高低随动作需要而定。

11)垫步:后脚向前迈进,在靠近前脚跟时,用力踏地震脚,以助拳势之劲力,然后前脚再进。

5·腿法——下肢进行攻击的方法节

1)戮脚:左腿支撑,用力着地勿使动摇,右脚抬起,脚尖外展向前横端,高在膝上,低在胫骨,劲力着意在脚跟、脚心之间,用以点、截、挫之法。

2)踢脚:右脚在前,左脚向前成盖步,左腿作支撑,右脚高抬前踢,脚掌着力,高在敌腹,低在敌档。

6·身法

手、眼、身法、步在武术中,不论什么拳种,都要求很严格,因为它可以正确姿势、顺达劲力,所以身法在武术中特别重要,尤其技击,就更需要有一个眼到手到、身灵步活的好身法,方能达到进退攻防,变化神奇,随心所欲的境地。

1)头顶项竖,松肩垂肘

头为全身之主,头正则精气贯顶,精神振作,动作敏捷,无迟重之虞,但必须松沉自然,勿使项挺僵硬,以致周身动转呆滞不灵。

2)虚领顶劲,含胸拔背

由于头部向上顶,腰部向下沉,使脊背有上下互拨之劲,加之两肩松沉,肩窝后吸,胸部内含,肘下垂,几个部分的联合动作,可使周身发出上拱、前摧之劲。并能使气沉丹田,动作沉稳扎实,下肢稳固,浑身完整一致,但勿含胸过度,致使凹胸弓背。

3)收腹提肛,松腰塌胯

拳术中,不论动作的灵活敏捷,或是身法之顺达中正,其主宰在腰,如不得势,腰腿求之。同时前栽后仰,臀部外翻突出,这不仅是没有收腹提肛,且腰也没有松开,因之每一举动,都要注意收腹提肛,松腰塌胯,使腰脊和尾闾中正,促进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全身贯通,时着发劲就自然运用自如了。但切勿过分收提而造成呼吸紧促,胸腔闷涨,下盘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