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少林寺和尚到乱世不闭关修行,反而纷纷出山?

达摩东渡中土,不但传授禅法,又传授独门武功。少林千佛殿习武脚印、白衣殿捶谱图,就是少林功夫深厚精绝的重要象征。

有人曾说,佛门乃是清修之地,练功习武非僧人所为之事。也有人说,在非常时期,僧兵忠勇护国的义举,并非违背佛门戒律,在社稷危难之时,以绝学武功保邦护国,证成真果,光耀佛门。

少林护法紧那罗延金刚

少林僧众习武由来已久。唐初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少林僧人昙宗等13人助战有功,受到秦王恩宠和封赏。北宋靖康年间,少林武僧奋勇抗敌,大战金军。明朝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征讨倭寇,少林僧兵也鼎力相助。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也和少林结下过不解之缘。

在少林寺供奉的佛像中,有一尊佛像和寺院中其他的佛像很不一样,即伽蓝殿供奉的紧那罗王像。紧那罗延,意为金刚,这少林寺的护法神,也被尊为“武圣”,在少林的僧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大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少林住持文载禅师亲撰碑文,提到那罗延神护法事迹。他说,大元至正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颍州红巾军作乱,到少林寺打劫。在此之前,有一位圣贤来到少林寺,在厨房打杂。他为僧众挑水、劈柴、煮饭,每天少言寡语,做完杂务,就去舞棍弄棒。

红巾军到少林寺抢劫时,只见这位杂工操起一根烧火棍,瞬间身形变成几丈高,独自站在高峰峻岭。红巾军见状,惊吓得四处逃散。而这个烧火做饭的人,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至此,众僧方知,原来他就是少林寺的护法紧那罗延金刚啊。僧众于是请人画像雕塑,常年礼拜。

以禅入武以武入禅

禅宗不立文字,全凭行者去悟。因此少林武功和禅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佛法修炼讲究参禅打坐,进入禅定状态,以开启智慧。少林武功的入门功课就是坐功,以久坐而排除一切私心杂念。

《少林武僧志》说,少林最早的武僧是僧稠。僧稠是梵僧跋陀在华招收的两大高徒之一。跋陀曾说,自葱岭以东,获得禅学之最的人是僧稠。(《续高僧传》卷16:“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僧稠精通佛理,也精通武术,可谓是少林兴武的始祖。

僧稠禅师通佛善武,担任住持后,对众徒传授法理,也教授武艺。少林僧人不仅要遵守佛门戒律,也要遵守武德,即“十禁约”,包括禁叛师、禁妄言、禁盗窃、禁狂斗、禁酒淫等内容。从中可知,少林僧人的武术禁约和佛门戒律异曲同工。练武与内修兼顾,是世界修炼文化中,非常独特的现象。遇到危难时助己助人,都体现著佛门的慈悲为怀。

因为武功和禅法同理同源,因此少林武功一招一式都带着禅味,譬如套路名称“金刚腿”、“罗汉脚”、“夜叉棍”、“罗汉拳”等等。少林武功以禅入武,以武入禅,又延伸出太极拳、八卦掌、心意拳、六合拳等拳法,都体现著“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拳术的练习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对人的思想和修为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易筋经》有两篇序言,分别为大唐名将李靖、岳飞部将牛皋所作。

李靖在序言中说,达摩离去后,留下了一个铁箱子。他的徒弟发现里面保存着《洗髓经》和《易筋经》各一部,都是用梵语写成。二祖慧可取走了《洗髓经》,后来失传,留下的《易筋经》一直保存在少林内。达摩众徒因为只能看懂其中的一部分,于是各自凭著自身的理解,揣摩演练,竟也各成一门。只可惜修真的心法没有传下来。

后来天竺僧人般剌密谛翻译出全文,辗转到虬髯客手中。传说中,虬髯客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是唐朝著名的风尘三侠之一。虬髯客看到李世民器宇非凡,就将全部家财和《易筋经》送给结义兄弟李靖,由他辅佐李世民一统天下。

在另一则序言中,牛皋讲到,一日他在行军途中,偶遇一位游方僧人,对方自称是岳飞的老师。僧人仰天长叹,叹岳飞:“名虽成,志难竟,天也!命也!”随后他将盛有《易筋经》的小龛交给牛皋,请他带给岳飞。牛皋还未来得及转交小龛,岳飞就被秦桧害死了。这部著作就由牛皋保存了下来。

古典小说《说岳全传》介绍,牛皋乃是赵公明坐骑黑虎转世,他与岳飞等人结为兄弟,力战金军保大宋江山。最后,牛皋协助宋军大破乌龙阵,他骑在金兀术背上,将其活活气死,他自己也大笑而亡。这就是“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的故事。

在《宋史》中,岳飞被害后,牛皋因反对宋金议和,也被秦桧毒死。河南人敬重牛皋忠义大节,将其形象作为门神张贴起来。

《易筋经》能得到唐宋两位大将作序,自然也是幸事。

少林武德平乱护国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军进攻大宋京师。僧人赵宗印参禅之余,也喜欢谈论兵法。他曾带领两支僧兵“尊胜队”和“净胜队”协助范致虚抵抗金兵。宣抚司参议官范致虚和少林关系密切,他曾将蔡京书写的“面壁之塔”四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初祖庵。因此人们猜测,这两支僧兵中极有可能有少林武僧。

大明时期,少林寺最富传奇色彩的武僧是三奇周友,此人号称“天下对手,教会武僧”。他的僧俗弟子就达上千人。他曾参与征讨霸州反明起义军、平定云南之乱、青州矿丁作乱。他武艺出众,骁勇善战,战功显赫,立下三次奇功。

大明皇帝对佛门的支持,使少林寺也深受其惠,少林禅法和武功于此时得到长足发展。由周友训练的少林武僧,还参加了征讨师尚诏和抗击倭寇的系列战事。

大明万历年间,进士程绍巡抚河南时,到少林寺观看比武。他认为,少林武僧功夫卓越,他们操演金戈,刚强健力犹如金刚降魔,能够轻松地制服猛虎。少林僧人怀抱一腔忠义,离乱之时能够护国除乱。他们保护邦国,勘定混乱,以此发扬佛门光芒。

万历年间,每天,少林寺都有上千名僧众集体晨练,场面非常壮观。少林武功刚柔相济,用力时,犹如山洪崩泻,势不可挡;虚晃时,犹如秋风扫落叶,一闪而过。风气呼号,犹如乾坤荡漾;呼声激烈,似震山川。

明朝大臣公鼐担任翰林院学士兼两朝实录副总裁,他在少林寺观看武僧比武后,写下了《少林观僧比试歌》。他说:中土佛门以嵩山少林为首,上千名僧人集体练武,场面震撼人心。僧人的呐喊声犹如雄狮大吼,震动房屋上的瓦砾;彼此挥剑操戈练习,但见剑光陆离,飙驰纷纷。少林武德发扬至今,对社稷也很有补益。公鼐感佩少林武僧身上流淌出的浩然正气。

少林壁画隐含绝学

由于民间屡次发生反清复明活动,雍正四年(1726年)颁布禁武令。大明时期上千僧人集体晨练的壮观场景消失了。少林寺僧人回到“昼习经典,夜演武略”的状态。至今,少林寺千佛殿深陷的脚印,就是武僧苦练武功的写照。

道光八年(1828年),清朝大臣完颜麟庆奉命祭祀中岳,顺道游览少林禅寺。斋饭结束后,麟庆提出要见识一下少林武功。由于朝廷禁武,少林住持湛峰感到为难。麟庆宽慰他说:“少林拳法刚健勇猛,习武之俗古来已久。只要僧人遵守国法僧纲,又是为了保护名山,习武未尝不可。”湛峰就嘱咐湛洛、湛举、湛谟等武功高手,带领武僧演示拳法和器械格斗。

少林武功并未因禁武令而彻底消失。此后还诞生了一位集大成者吴古轮(也作吴轱辘),他将禅学、武功和医药齐集一身。

大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年方5岁的吴古轮到少林寺出家,拜湛谟为师,法号寂勤。他性情敦敏,天资过人,苦练武功16年,功夫达到高深精纯。少林寺僧人送他一个雅号“白虎星”。

清末时局离乱,为给后人留下拳谱,吴古轮和他的师叔湛举率领僧众再现麟庆观武时的场景,由偃师画工吴阁绘制下来。少林寺白衣殿北壁中央的蓝衣白面推掌者就是吴古轮。在南、北壁上的两幅壁画,记录的看似是普通的练武场景,实质隐藏了少林武功的多种拳法,包括刀枪、剑戟、鞭杖等器械的对练招式,以及当时武僧的精神风貌。因此,后人称此为“少林寺白衣殿校拳图”或称“捶谱图”。

独步天下的少林武功,随着时间的造化、王朝的更迭,也数度翻腾沉落。时间的缝隙也逐渐定格少林武功的风采。“曲中山水参琴趣,?桌锴?さ米盱?薄U驹卺陨剑?凸庞?瘢厩俺往。在这里,少林僧人曾经临风对月,抚琴而歌;曾经笑傲希夷,堪爱日月循环不老。世间的列鼎雄豪,在静寂的山中也都转头悄悄。

历时千载的少林古寺,是否还会骨健神清,在天地之中高吟古调,镇守一方?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本文为百家号作者无风起念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