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中什么叫滚边钱

在古钱币中,有一些钱币的外缘边道会突起如滚边状,因为钱币样子的原因,因此这些钱币就被称为滚边钱。

滚边钱在康熙、乾隆、嘉庆等清代的钱币品种中较为常见,但需要注意一点:这种滚边并不是在铸钱时故意加工制作而成的,而是由于一系列后天的因素形成的。

在清代时期,因为制钱的大小不一,因此交易时多有纷争,更有挑选的麻烦,于是当时的人就选择将一串钱用铁条穿系、两头铆牢类棍子状。

之后,在长期的货币流通中,一些直径较大的钱币由于突出于左右之钱,会遭遇磕磕碰碰,在日积月累之下便形成了滚边状态。

扩展资料:

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大小也有不同。

参考资料:

乾隆通宝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