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芬芳!在那枇杷花盛开的地方
仙游报道10日讯 (文/周金琰 图/蔡昊)初冬,莒溪两岸,晨岚弥漫,阳光辉耀。千红万绿中,满山遍野的枇杷树,繁花盛开。
我们一行人,正是在枇杷花盛开季节踏入常太镇溪南村,踏入如同绿色海洋般无边无际的枇杷林。看到片片正在吐蕊的枇杷花,我们才了解到,原来,要经过含苞、绽放、孕果等漫长时光的酝酿,才能缔造出这枚香甜诱人、名闻遐迩的南国佳果。
溪南村位于莒溪南岸、风景名胜区九鲤湖下游。独特的地理,滋润了千百年听惯流水欢歌的莒溪两岸人。这个美丽的村庄虽然人口才2000多人,但有7.2平方公里的腹地,森林覆盖率90%,境内有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九龙谷公园。在村部座谈交流的空暇间,无意中看见会议室后,满山遍野的枇杷树,那么茁壮,惹人喜欢。那枝繁叶茂,或绿或呈黛色的树枝,紧贴玻璃窗,承托着一簇难以细数花瓣的枇杷花团,映入眼中,白的朴实,黄的妩媚,橙的妖娆……虽不算艳丽,但淳朴,纯洁,形成一片片此起彼伏、交相辉映的美丽图景。当然,我们还知道,这枇杷花,包括整棵树,浑身都是宝。她不仅为世界带来美丽与芬芳,更为世人带来沁人心脾的香甜美味。
在溪南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顺着村中大道,走过正在建设中的民俗街,颇有个性的街楼,特别显眼。莒溪畔有6.67公顷的荷花田,可以想象,夏天荷花盛开的美景。村路两旁,皆是长势良好正在开花、引无数蜜蜂采蜜的枇杷树,真不负“枇杷之乡”盛名。村干部介绍,村里有560公顷枇杷,年产枇杷75万公斤。枇杷是村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惠及千家万户。
在村中的屋埕上,基本上晾晒着枇杷叶,还有枇杷花等。据说除了枇杷果之外,有人专门收购枇杷树的相关材料,进行各种加工,用途无限。的确,这让我想起数年前在日本考察时,当时就有相关人士提到,想找机会到莆田常太收购枇杷树的相关材料,制造药品。如果枇杷果树与制药业建立联系,那发展前景十分美好。
我们一行穿过村中心,走到莒溪畔,看到了正在溪中施工的工程队。他们在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莒溪的工程施工。这项工程完成后,将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中用水 历史 ,为乡村振兴提速。
溪水潺潺,露出水面的石墩,有规则地排列在一起,接成一条每个石墩之间溪水流动的通道,把溪南和溪北联系起来。
村中一排排整齐的现代样式的小楼,体现了当下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水平。而从一些保留下来的老屋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可以想象到当地居民的 历史 风貌。有一房屋的外墙,还保留着用溪间卵石砌成的墙壁,工整有序,美观大方,可谓不可多得的文化墙。在一座“七间厢”的前面,还竖立着一块刻有“八卦图”的方石。从风化程度可以估测出其是久远年代的产物,图象纹理清晰可辨,从中可以窥见当地人的生活智慧以及习俗迹象。
不远处,在成片枇杷树的包围中,一座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其门庭上挂着的“进贤宫”匾,十分耀眼,为著名涂氏先贤涂庆澜所书。涂庆澜(1839-1912),字海屏,号耐庵,莆田县常太里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光绪五年(1879),御赐使黔(贵州)开科取士,任主考员,所得皆知名之士。光绪八年(1882),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叙劳加侍讲衔。光绪十一年(1885),分校顺天府乡试,简拔人才,状元赵以炯、榜眼崔培擢、探花刘培皆出其门下……真是“名师出高徒”啊,参观“进贤宫”,从中也可以读到当地居民尊崇先贤的文化传统。
在“进贤宫”门前小埕上,微风吹拂飘来的阵阵花香,清新舒畅,沁人心脾。
流淌千万年的莒溪,带着欢笑的浪花,记录着溪南人勤劳奋斗的人生、繁衍生息的 历史 ,记录着溪南人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