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积寺的八卦铜钟
僧人们对声如龙吟、入耳清心的铜钟,在敲打时间和方式上颇有考究。据民国24年(1935年)出版、赵循伯编撰的《峨眉山》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击法有‘慢十八、快十八’之分,随击随念钟偈,每四字一句,每四句一击,凡百余击始止(一说为一零八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零五十秒。
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静夜时可声闻金顶。民国25年(1936 年)出版刘上熹的《峨眉导游详记》也说:每月朔望之头夜乃击之,一年之中仅叩二十四次。所谓晚钟者,因和尚于九点后执灯上楼,口诵经偈,俗云钟句子。初则念一句,则叩钟一 次,每句四字,念毕则叩,始缓叩,入后每字一叩,愈念速,则叩愈急。缓十八,急十八,叩至三遍,曰三叩,每叩须诵全文,三次叩钟,***有百零八捶。钟声异常宏壮。另载,晚钟每次叩108击与我国古代的物候历有关。物候历僧人们对声如龙吟、入耳清心的铜钟,在敲打时间和方式上颇有考究。据民国24年(1935年)出版、赵循伯编撰的《峨眉山》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击法有‘慢十八、快十八’之分,随击随念钟偈,每四字一句,每四句一击,凡百余击始止(一说为一零八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零五十秒。
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静夜时可声闻金顶。民国25年(1936 年)出版刘上熹的《峨眉导游详记》也说:每月朔望之头夜乃击之,一年之中仅叩二十四次。所谓晚钟者,因和尚于九点后执灯上楼,口诵经偈,俗云钟句子。初则念一句,则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候应”。以每年12个月,24节气,与72候应相加,其总和正好是108。
1959年,圣积寺废,钟搁置于道旁。1978年,峨眉山有关文化部门将铜钟迁移到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拙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不失为一大景观。好事者将前诗略加修改,以示其盛概:
凤凰堡上柏森森,晚钟犹长作龙吟;
纵说僧俗殊信仰,一样入耳觉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