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散文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快来了,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中秋节的散文怎么写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中秋节的散文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1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2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3中秋节的月亮代表着团圆,代表着温暖。那皎洁的月光撒在大地上,世界也是温暖的。
当我躺在我的床上的时候,眼睛无意的朝窗外一瞥,看见了月亮。我走过去拉开窗帘,回到床上。皎洁的月光撒在我的床上和地板上,我呆呆的看着它。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白,那么的美。有了它在,其他的云彩,除了暗淡,还是暗淡。
我还是暗暗的看着它。
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望着这轮完美无缺的月亮。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披着这皎洁的月光。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体会着和家人团圆的温暖。此时此刻,却有多少人在他乡流泪……
月圆,而人却不圆。
想想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吧,他们有的失去妈妈,有的失去爸爸,有的甚至失去了所有亲人;想想工人们在工作的第一线上面,他们顶着月亮工作,却见不到自己的家人;想想孤儿院的孤儿吧,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人,只能抬起脑袋,望着那代表着团圆的月亮;再想想台湾,想想祖国,台湾始终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而祖国也有一块肉没有回来,那中国头上***同的月亮,缺了一块。月亮,不是完整的。
一朵朵云彩飘了过去,遮住了月亮。
看看月亮,才知道有许多人无法享受到这温暖;看看月亮,才知道团圆是多么的重要;看看月亮,才知道我现在是多么的幸福。
我迷茫中看见月亮上面有几处黑点,我相信那是给所有不能和家人团圆的人的位置。皎洁的月亮周围散发出来一层暗暗的雾,若隐若现,我相信那是用温暖做成的,来包裹着月亮。
我想象着天上的每一朵云彩就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云彩都围着月亮,而我们也拥抱着月亮。离它远一点的就是没有亲人、回不了家的人们,他们虽然都非常渴望着月亮,但是上帝还是给他们和月亮之间隔上了一层雾。而我们,就是月亮周围的一朵云彩,在月亮那温暖的怀抱里,体会着家人的温馨。
月亮从云彩里出来了,那皎洁的月光又一次的照在我的床上。
我闭上了眼。我能感觉得到那月光正撒在我的眉毛上、眼上、和脸上。我依旧闭着眼,体会那月光给我带来的温暖和舒适。我不得不又想起有好多人不能体会到这么美的温暖,有好多人不能体会到这么美的温馨……
我睁开了我的眼睛,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外面的灯光不知不觉的熄灭了,只剩下天空中那轮明月。
此时此刻,许多人都做着团圆的美梦入睡了,许多人都带着团圆的微笑入睡了,许多人都披着团圆的月光入睡了。而我,还是在这儿呆呆的望着那轮月亮……
晚安,月亮。晚安,家人。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4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孝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每当这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三五成群,悄悄地溜进邻家院子,偷偷地掰一小块月饼,或拿一串葡萄或揣一个苹果梨什么的,嘻笑着又去别家偷窥、伺机行动。这不是小偷行为,这是风俗习惯,大人们谁也不会认真、也不会责怪,有的甚至知道孩子们来了,故意躲避进屋子,给孩子们创造机会。
想起那种过节的无限乐趣,却是真的很怀念那种穷苦而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那种温馨浓郁的节日气氛,怀念那揉搓在节日里的亲情和欢乐……也许,怀念少小生活是因为人已老去的表现吧!
如今,日子真的很好很好了,月饼真的很多很好很丰富了,可是,节日的气氛却越来越淡漠了。吃月饼更是节日里靠边站的点缀,而家乡那种蒸月饼过中秋的浓郁氛围恐怕早已一去不返了,家乡的大锅月饼早已被城里形形色色的科技小月饼包围了。挤进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眼睛,已不太容易看到澄澈如水的月光了,怎不令人倍情思?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5中秋佳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想除了初夕以外只有中秋节那天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吧,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这是一美事。对小孩自来所说,最有趣味的莫过于晚上的“赏月”会。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园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摆满各种应节食品、月饼芋头、栗子、田螺、水果等等,丰富极了。轻霜初降,月光如银,凉风习习。爸爸和叔叔在闲谈,或者下一盘棋,……;小孩子呢,在花园里飞,留学生下一条条光艳的彩流,那是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有传统的纸扎,上面着各种图案和人物,还有姿势各异的卡通灯笼,五花八门的。经过桌子时往往抓一个田螺或栗子,随即飘开,留下纯挚的欢笑声。还有水塘里的蛙声,汇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时候,妈妈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陈噼噼啪啪之后,大家都围了过来开端品尝食品。边吃边谈,谈工作,谈学,还有乡间事。
谈着,谈着。忽然间,不知是谁喊道:看多圆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银泻地般,洁白无瑕。就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在半空中散步,露出甜蜜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烟,忽明忽暗地闪动的烛火,增加了几分神秘。
月色、轻霜、欢笑声……
清新怡人,安静和谐,充满欢乐、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好的词句,诗文来形容她,借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衷心的祝贺!
富饶,是穷怕了的中国人最的愿望。改革开放,国民走上了富饶的道路。却碾了我的中秋明月梦。
公路伸到了树过,工厂越建越多,树木越来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儿,昆虫等都无奈地搬走了,机器的轰鸣替代了蛙虫的鸣唱,漫天尘土“驱散”了清新的霜露。强劲的秋风送来的不是花草香蕴,而是各种难闻的恶臭钢铁厂、轮胎厂、化工厂、水泥厂、陶瓷厂……昼夜不停。儿时的景物茫然无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听不到那精美的天籁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厂房狰狞的暗影似张开的血盆大口,听到的却是单调、乏味,甚至令人讨厌的机器声,闻到的是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烟窗里吐出的烟雾,汽车驶溅起的尘土,漫天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钻入我们的鼻子,眼睛、耳孔,浑身高低,里里外外都是尘土。在户外多站一会儿都难受,莫说要露天赏月了,只能从窗口里窥测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时,月亮姑娘也变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纱,再也看不到她皎洁的面容。或许是因为受不了难闻的气味,掩面而行。
满桌的东西,一家的亲人,满屋的热烈,却没月可赏!我是多么悼念童年的中秋,儿时的美景。多渴能再听到亲切的蛙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太大的处所,不需要华丽的摆设……
我只要一片蓝天,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
我想,有着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渴望,渴望“可续发展”的春风,吹散罩在我们头上的烟尘,吹走那难闻的恶臭,使工厂,家园掩成画,让蛙虫***鸣和唱。
让我们***享一轮明月,***建幸福生活。
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
这个中秋我的爱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污浊的烟云遮住了我的眼睛,我找不到月圆的时间和位置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6中秋之日,台风莫兰蒂来了,乌云遮盖着四野,大雨在不停地下着。风起处,门前的树枝在摇晃,片片落叶翻飞着,打着旋儿的四处飘舞,好像雨中的花伞映衬着雨点的光泽,给中秋佳节增添了一道风景。是啊!今年的中秋,她以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美妙的畅想。
今夜,窗外下起了大雨。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各自打道回房了,家里就剩下餐桌上摆放整齐的几种月饼和琳琅满目的水果。家里好静,只有墙上的时钟嘎达嘎达地响着,时间好像是凝固了。思绪象雨水一样流淌,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看来明年的元宵节也不会有太好的天气了。
如果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就可以同老婆出去走走,赏赏月,该有多好。可是今夜的大雨,稀稀沥沥的下个不停,根本找不到月亮的影子。我起身,慢慢地走到阳台,看见窗外是一片伞的世界,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走在雨水弥漫的马路上,仿佛是一张张雾里水帘,顺着光滑的油布表层,滴答滴答地滑落。我好像想起了什么?哦!是过去,是小的时候……。
我从小生活在矿山,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和妹妹回到乡下老家,阴雨天气。那时老家没有电,只有一盏小油灯,外婆每天晚上弯着腰,一只手撑着灯,另一只粗糙的手遮在灯火前,做着白天没有做完的事,我和妹妹那时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总爱蹦蹦跳跳地跟在外婆屁股后边跑来跑去,不是离不开外婆,是太喜欢那盏油灯,太喜欢那束灯光了。
外婆和母亲在灯前做着鞋子,缝补衣服,我和妹妹寸步不离的靠在她们身边,总是抢着她们做针线活的那把剪子,时时剪掉煤油灯灯芯上烧毁的那一截。经常遭到母亲的呵斥;“离远点! 针扎着 !”第二天早晨起来鼻孔是黑乎乎的。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离开了父母,作为他们的儿女,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加感受到儿女绕膝的那份天伦之乐。世事变迁,人们心里早已不再奉颂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似的孝道。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了学业、为了事业,儿女们终有一天会有他们自己的天空。为了不同的理想,也会各奔西东。虽人隔千里,却息息相通,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月光照得到的地方,我们就会知道彼此之间的安好。
窗外的雨一刻不停的下着,我隔窗相望,找不到月亮,只是偶尔见到行色匆匆的路人,看到窗外的几颗老樟树,在雨夜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随风摇曳。好像在中秋之夜相互问候,相互拥抱。我凝神的看着它们,似乎听到了它们的交谈。
雨,还在下着,墙上的挂钟浑厚的敲了八下,思绪被钟声打断,我随手拿起一把雨伞,轻轻的推开门,去感受没有月亮的雨夜中秋。我渴望美好,渴望光明,就如行走在迷茫的黑夜,渴望有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月呀,您就像一盏灯,点燃每个迷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