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阅读法
我们都曾试过怀着满腔的热情翻开一本书,想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所收获,但是面对深邃的文字海洋,很多人往往只能在海边徘徊,打道回府,原因是我们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作为工具帮助我们尽情遨游,只能望洋兴叹,半途而废。
? 适合自己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必须符合自身的阅读特点,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并在持续的阅读中,随着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改进。下面是我通过阅读十多本有关阅读方法的书籍,总结的一些关于阅读的认识,分为学习理念、阅读认知、阅读方法和学以致用四个部分。
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有其各自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在学习一门知识或技能前,要摸索出适应这门知识或技能的针对性学习方法,方法就是通览这个领域,在网络上搜集关于这门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方法,然后筛选出既有针对性又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人都认为读书就应该从头读到尾,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结果就是买书不看书,或者半途而废。阅读应该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从书中吸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必从头读到尾,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和作者想传达的内容可能会不一致,存在“错位”现象,就像厨师推荐拿手菜红烧肉,我们却喜欢他的炒青菜,读书可以“功利”和“任性”一点,喜欢什么就吃什么,只对自己负责。
?系统的阅读方法,分为选书、计划、阅读、输出、笔记和回顾六大部分。
? (一) 选书 ,有好的素材才能有更快更好认识这个领域,选书的方法是“相亲”。
?1. “海选” 。
⑴确定自己的阅读主题,如“阅读方法”;
⑵通过知乎、豆瓣和百度,搜索网络上关于该主题的推荐书籍,汇总为书单;
⑶在当当网、亚马逊网上搜素书单上的书籍,看看内容简介和书评,筛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购买书单。
2. “相亲” 。
⑴把购买的书籍短时间内全部翻阅一遍,看看序言、目录和随意翻阅书中内容,然后凭感觉选出一本最想读的书作为“入门书”;
⑵把“入门书”作为重点精读,搭建自己关于该主题的知识框架,然后翻翻剩下的其他书进行“采补”,把有价值的内容补充到“入门书”的框架上。
?(二)计划 ,即计划用多长时间读完买来的全部书籍,每本书大概又花多长时间,这样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督促自己去行动。
(三)阅读 。阅读分为通读、重读和标记三个步骤。在开始阅读一本书前,可以通过百度作者的八卦、视频或音频,“爱乌及屋”增加阅读兴趣,也可以提高对作者的熟悉度,把他从严肃的“神坛”上拉下来,还原成生活中的普通人,这样阅读起来更像是轻松的“聊天”,而不是严肃的“上课”。
1.? 通读。
? (1)“鸟瞰”。 看看这本书的书名页,序言、目录和后记、索引等,迅速掌握大概内容,其中序言一般会有该书内容的总结或摘要,目录则清晰的展示了一本书的框架;
?(2)“挑选” 。从目录中,挑选几篇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3)“跳读” 。翻开想阅读的章节,随意的进行“跳读”,不要读多,可以看个一两行,也可以连续看个好几页,但不要从头读到尾,如果章节的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要进行阅读以迅速了解该章节的内容,同时对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那一页折一个角;
?(4)“粗读” 。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考,先把全书过一遍,对于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可以折一个角;
2. “重读”。 对于粗读过程中折了一角的那几页进行重读,把仍然觉得很好的那几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 “标记” 。再次阅读折了两个角的那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仍然觉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标记,横线--------代表客观上很重要,波浪线~~~~~~~代表自己认为很重要,用圆圈○出其中的关键词,方便日后重读时理解;
(四)输出 ,分为评价和博客。
1. “评价”, 阅读完一本书后,在书的扉页写下阅读日期和评价符号,其中“◎。:非常好,想推荐给所有人;◎,很好;○:好。虽然不差,但也不是很好;△,说不清,如果没买就好了;×,很差,很糟糕”,如“2020-3-17,◎。”,这样日后重读时,我们就知道在这本书上该花多少时间。
? 2. “博客”。 在阅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对书本的感受最深刻,要立即把脑海中浮现的关于这本书的想法全写来,把感想标题式列下来,不用在意措辞,再补充相关的例子,这样就是一篇简单的“博客”。写作时间尽量控制在90分钟内,“博客”只是一种帮我们梳理学习内容的工具,服务的是我们自己,意思表达出来就好了。
(五)笔记。 利用葱鲔火锅笔记法,将“标记”内容中觉得不可舍弃的部分摘抄到笔记本上,然后写下关于这个内容的感想,摘抄和感想要交替进行,感想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目的是建立知识与自我的联系,加深学习印象,如“2020年3月29日,我阅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感觉这本书对我很有用”。
(六)回顾。 回顾的工具有思维导图和图解两种,都可以帮助我们搭建自己理解后的这本书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发散,便于记忆,图解的特点是归纳,理清逻辑关系并可以促进思考,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也不能创造价值,只有学以致用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学以致用的工具是“便签法”,可以将书本中觉得有用的知识拆为己用。
? 1.? 便签“重述”, 即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在一张便签纸上,将我们笔记中摘抄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不能直接引用原文,最好把内容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 2.? A1 便签“内化”, 即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在另一张不同颜色便签纸上,描述自己与I便签对应的故事,故事必须是自己亲历,有具体的时间和事件。
3.? A2 便签“应用”, 即规划目标和行动。在第三张不同颜色的便签纸上,写下“目标”和“行动”。目标制定要符合SMART原则,即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程度的描述。行动是对目标分解后的小目标,也要有具体时间,清晰描述达到什么程度,所采用的方法是必须与原文或I便签提供的方法有关联。
4. 行动。 把所有的A2便签上贴到墙上或冰箱上,提醒我们把计划落实,这样所学知识就在应用中“消化”,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