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中医知识的获取途径是什么?

看书,实践

您好,给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知识获取基本都是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还包括古代中医名家著作和医案等

中医对知识获取的路径主要在两个方面:

1.考取中医药大学,进行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学习,然后经过临床实践,一般是到中医院进行实习学习,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知识来源于中医教材,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科和针灸推拿等。

2.自学或者跟师学艺,目前国家支持师承学习中医,就是找一名具有带徒资质的中医老师,然后跟随学习,学习内容方面,根据老师所重视的方面,而出现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老师重视伤寒,学生可能学习伤寒内容就多,老师重视温病,学生学习温病的内容就多点。

1.中医经典

2.临床经验。

3.二者结合。

4.现代医学知识。

5.中国古代典籍。总之,学无止境

主要是看书,走访大医生。另外,互联网视频、音频也是很好的途径。

中医作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处处可见体验,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上火、肝郁气滞、肾虚?都是中医的内容,如果要系统学就要从理论开始,读一些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再跟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师学习实践!

1.教科书, 这是最大的获取来源,最靠谱,也最系统

2.中医古籍 ,这是最宝贵的获取途径,但不能照单全收,里面有很多糟粕,需要摒弃。

3.视频教学资料, 可以说各大网站都可以搜到海量资源,各家争鸣,但需要你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了,才能吸收,否则就是听天书

4.临床跟诊 ,就是和老师一起上门诊给病人看病的意思。这其实才是真正学习中医的第一步,需要至少3年的知识储备,跟诊时老师不会告诉你太多的“为什么?”因为简单的知识点不会在这个时期才教会你,你自己应该学会,这时候你的知识储备就会让你在跟诊时占得先机,每次的四诊资料、病历、辩证、诊断、遣方用药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会让你每次都受益匪浅。

5.看诊, 这个阶段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体系,查漏补缺,让你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书本翻看,解决看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个阶段的层次取决于前四个阶段你的用心程度,你的知识储备越充足,跟诊跟师水平越高,你的看诊水准越高,进步越快,病人的来源也会越广泛,复诊率才会提升。

我最开始了解中医的途径的是通过当时流行的一些 养生 书籍,比如说《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黄帝内经》等。

当时是因为自己身体有病,去医院里的中药、西药都试了,效果一直不好,身体疾病已经发生到很严重的程度了。有一次去医院里看病回来,在路边儿偶尔看到了一本书,是《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经络穴位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 养生 小技巧。书中除了写中医 养生 知识,而且还有很多人生的哲理,写的也非常好,所以我当时就被深深的吸引到了。

最主要的是书里边介绍的一款粥叫山药薏米芡实粥,可以健脾补肾。当时我肠胃也确实很不好,就按书中书中的提示自己尝试制作了这款粥,结果吃起来效果确实非常好。这可帮了我大忙了,连续吃了几个月身体也明显比之前好多啦。

从此我就爱上中医了,后来又有机缘遇到了一个民间高人,学习了八卦象数疗法,属于是一种道家的自然疗法。再后来又学习了道家的练炁丹法,并亲身实践,受益很大。

所以现在学习国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佛家,道家很多经典我都在学习,收获很多。

我是不二,以上回答就是我的看法。如果你觉得我说的对,可以给我一个赞。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自学,大量的阅读中医古籍。继往圣绝学,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我编了一本新书《斑蝥秘方》推送给中医相关人士,引不起强烈兴趣,多数人连这味药都不知道,可笑之极。

国家出版社的中医药书籍,中医师的经验。

我是自己读书的,在通读了几本以后,有幸进入医疗行业,接下来就是边读书边实践,时而拜师解惑,如此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