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语文

著名史学泰斗顾颉刚先生曾说:“古史书至今,《左传》价值第一!” 《左传》开创了历史文学的先河,即使是被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有所借鉴。因此,教研室殷老师安排语文课录制任务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曹刿论战》。再三思量,三易其稿,终成定案,顺利录制,有些许思考,记录如下,以期在通往语文的路上返璞归真。 ?

一、语文是朗读的艺术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都是朗读之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朗读唤醒一个人潜在的语言思维,朗读固化一个人的语言习惯,朗读让无声的文字焕发出韵律、节奏的光彩。从全神贯注自读到全班展示纠错读,从参看注释准确读到师生合作角色读。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梯度的朗读过程中断句、会意、思接千载,所学篇章在学生响亮的朗读和沉静的默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这种印记将跟随学生一生,影响久远。

二、语文是文字的蕴藉

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走向了消亡,而中国的汉字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断演化中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而熠熠闪光。追溯到汉字的源头,无论是仓颉造字说抑或“结绳”、“八卦”、“图画”、“书契”之论,汉字在自有的文字系统中记录着汉民族的语言。细观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讲述不尽的意象存在。

本文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中“安”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说文解字》中解释:安,静也。 从演化过程中的篆书不难看出,一间房子里,安安静静坐着一位女子。人都说“妈妈在,家就在。”妈妈操持家务,抚养子女,敬养老人,是一个家庭最牢固、最温暖的桥梁,将三代人乃至四代人,紧紧地聚拢在一起,于是在这样一位安静持家的女子无微不至的付出中,一个安宁、安和、幸福的家庭便不惧风雨。一个男子心仪一位这样安静的女子,于是成家立业,即使他漂泊在外,心总有一个得以停靠的港湾,于是内心安稳,生活安定。无数个这样的小家,便汇聚了安居乐业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才会和谐、和乐、和美。我们就不难理解此处的“安”即指衣食住行这些养生的东西,这些能让人们居乐业的东西。

让蕴藉的汉字与生活相连、与美好的寓意相连,从古籍中找到渊源,有助于我们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情。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在这样一些有温度的字中、有温度的热爱中、有温度的阐释中逐步增强的。

三、语文是“补白”处的细究

中国古典诗文和中国画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俨然一副苍山逶迤,草屋一点的水墨丹青,“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俨然一副山水花鸟、山涧流水相得益彰的空灵画卷。类似的作品不胜枚举。《左传》更是字字凝练、句句精微,即使他将《春秋》一书中关于齐鲁这一战的“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军于长勺。”阐发成一篇文章,但仍是“惜墨如金、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着实有许多“留白”之处,有待老师们带领学生穿越千年“补白”细究,方得其中滋味。

课例呈现

师:想象添加人物对话是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创编成小剧本,并进行对话表演。

生:想象、朗读、表演

成型小剧本(一)

问(神色凝重,态度谦恭,身体向前微倾):“何以战?”

公曰(骄傲,自信,不屑一顾,慨然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轻蔑摇头,语重心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有点儿心虚,心想:眼前之人不可小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拉长语气,不容置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更加诚恳地放低身子,讨论的语气虚心询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击掌称赞,英雄所见略同的欣赏):“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说话时都是有表情,有情绪的,有时眉飞色舞、有事怏怏不乐、有时河东狮吼、有时严肃认真,这是作为七情六欲俱全的人的鲜活生命的表征。甚至有人喜欢在说话时配合手势使自己的表达更丰富,更能让对方理解接受。因此,用这一想象添加的“补白”方式,让学生们在揣摩、思考、演练的活动中重现历史场景,感受曹刿与庄公论战时的睿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是个极好的方法。

四、语文是遇见时的美好

开启语文,便开启了生活的一页,我们会遇见跌宕起伏的故事,遇见坦荡如砥的真性情,遇见入木三分的鞭挞,遇见幽默诙谐的调侃,遇见无限热爱的炽烈,遇见刹那间的顿悟。

所有的遇见,都源自“读写评”各环节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语文的学习最终将落实在“写”上,写的过程是再思考的过程、再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出文本发现新我的过程,也是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体系,构筑独特内心世界的过程。

课例呈现

师:一场战役、一介布衣、一位国君、一份情怀、一种智慧,成就了一段历史传奇,请你自选角度,从细节之处品评。

生:众说纷纭,完成小练笔。

学生作品

一介布衣,一腔热血,一颗忠心,不畏君王之威,请见心中所谋,述说民生之艰,可敬!怀英勇之谋,救民于战争之苦,惊醒君王梦,保得家国安,可畏!

——赵紫婷

我认为庄公的虚心纳谏才是这场战役胜利的“根本”,“君正则臣直”,没有鲁庄公的开明,又哪来的曹刿指挥战役呢?曹刿三问,庄公三答,战时竟与之同乘,这可不是一般君王能做到的,而且他对曹刿信任有加,将自己的性命与鲁国的安危都交由曹刿,才让曹刿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 ——《我眼中的鲁庄公》

国难当头,一种在所不辞的情怀成就了一位有勇有谋的有才之人;一位礼贤下士的君王成就了一场漂亮的战役。于曹刿而言,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担当,于鲁庄公而言,这是善于纳谏的成功,于鲁国子民,无疑是免受涂炭的幸运。

——薛世鹏

虽贵为国君,却少有傲慢之气。为人谦逊,善于纳谏,尽管如此,也难掩他遇事的冲动与目光的短浅,用兵之道他一窍不通,以至于“既克”还在询问“其故”,不禁让人抚案长叹:肉食者鄙啊,竟至于此?!高手在民间,说的正是曹刿,这样的有识之士,若非主动“请见”,又怎会脱颖而出? ——柴奕超

教师例作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穿越千年的风尘,开启历史的一页,我遇见了一介布衣心怀天下的执念,遇见了君臣携手退敌的肝胆相照,遇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若非坚决的“请见”,若非严肃的“拷问”,若非把握战机“一鼓作气”,若非庄公的仁厚贤德,怎会成就鲁国的传奇。多少人还在蝇营狗苟、明哲保身、贪恋一己性命时,你却主动请缨,指挥若定,贡献着一己之力。此时此刻我才更深切的体会“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遇见古籍,遇见历史,遇见智慧,让我们在语文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师生***读***写,建立友好的语文学习***同体,是语文最美好的样子,我会安静地走下去,走出一径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