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城市化浪潮下,人口的流动性提高,人们的孤独感也前所未有地增强。搭子社交以其便利性独立性赢得众人青睐,彰显了人们对社交需求的新变化。本文从网络热词“搭子”出发,深入剖析了“搭子”社交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内在原因。希望对正在为孤独而苦恼的你有所帮助。

1.?“今天饭搭子没来上班,办公室只剩我跟麦当当。”“求一个游戏搭子,脾气好心态佳!”“或许有人结英语口语搭子吗?一起自律练习!”在搜索栏输入“搭子”一词,不断更新的信息流中,涌动着人们对于“搭子”这种社交模式的需求。“搭子”代表了一个特定场景中的陪伴者,不需高强度的情感交流、却提供了朋友般的精神支持。这个俏皮又生动的代称,引发了诸多网友内心的***鸣,迅速冲上了热搜。

2.?(微博热搜)搭子的业务领域十分广泛:吃饭有饭搭子,可以占座、拿餐具、打卡新美食;上班摸鱼有聊天搭子,可以八卦部门、吐槽老板、期待下班;休闲娱乐有运动搭子和游戏搭子,可以当彼此的战友,一起快乐一起超越……每一个搭子在不同领域给予人们陪伴和支持,被网友们生动地描述道:“搭子,主打一个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3.?(抖音@湖南娱乐)超越了普通的同事和同学关系,却非完全交心的密友。社交“搭子”为现代生活的友情提供了一份精致而有温度的代餐,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陪伴者与朋友的边界:当我们寻找“搭子”时,我们在期待什么?一、陪伴:搭调而来的安全感如果要总结搭子的核心意义,那么陪伴必定榜上有名。只需一个眼神,就能和饭搭子默契起身,走向餐厅***进美食;只要一条微信,就能锁定摸鱼搭子,在下班钟声敲响前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只要一个约定,就能准时上线,在游戏地图的某一个角落和搭子一起线上“尬舞”。4.?(蛋仔派对游戏搭子@零季嗝屁)陪伴两字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让人无法自拔。以至于当这种陪伴突然消失时,我们就像是被丢进陌生的浪潮之中,无法自处。不少网友对饭搭子的离职表达了无尽的“哀痛”,失去了一起享用午餐的陪伴者,仿佛只能通过沉浸在手机中来与外界保持联系,无法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有网友因为午睡搭子不在而无法安寝,靠得很近的两张折叠床上,另一个人的存在成为了安稳的代名词。5.?(午睡搭子@洋洋子爱摸鱼)就像蚂蚁在新环境之中用触角感知信息,并以此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团队的所在,在踏入相对陌生的环境时,我们也同样需要一种方法来找到自己的位置。搭子的出现,便是为环境和“我”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相同的口味,相似的兴趣爱好,对电子游戏类似的偏好,甚至对繁琐工作和老板的不满都构成了触角能够感知的信息,在搭子之间形成一种默契的身份认同。6.?(网友生动演绎没有饭搭子的生活@岱岱的猫)从学校到单位,从体育场到网络空间,我们对陪伴的需求、对反馈的需要永远不会停止。就像是游戏中的打怪升级,玩家的每一个指令都能获得满屏的特效变换和奖赏的增加,搭子能够带来的反馈似乎承担了相似的功能。搭子带给人一种类似电子游戏中的成瘾感。搭子的存在,通过特定场景中的及时反馈,达成人们在行为和心理上的***识。从而为人们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支持。这样的支持潜移默化地增加了人们对集体的归属感,满足了人们对自己社会角色的确认,进而营造一种安全感,给人源源不断的快乐。但是,也让人在搭子消失时陷入感伤。支持固然重要,但搭子的“魅力”却不止于此。二、垂类:“实用性”与松弛感并存与朋友相比,“搭子”似乎有其独特的优势。有人调侃道,搭子与朋友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上班无话不谈,下班无话可谈”。这精准概括了搭子的社交职能。正所谓“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搭子的陪伴从不会越界。一个好的摸鱼搭子,能够做到在上班时间即时回复,在下班后默契地消失;一个好的饭搭子,能够在吃饭过程中谈天说地,在生活中沉寂。7.?(小红书@故事薯@一袋子幸运)就连在游戏空间之中,大多数现实中素不相识的搭子玩家也默认,网络上的陪伴往往不会跟现实生活产生过多连接。他们以角色的形象与身份构建的浅层的社交关系,会在下线的那一刻暂停。这样的关系远远称不上亲密,甚至称不上朋友。在合拍之外,一个会“消失”的友人似乎能够得到更多青睐。“不像朋友”这一特点,构成了“搭子”的重要属性。在需要时出现,在不需要时沉默。不同于密友之间对生活事无巨细的关心、也摆脱了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的反复试探,搭子式的友情构成了一种门槛很低又不失温度的“实用性”情谊。社交搭子以一种毫不过问的方式,维护着人与人之间逐渐模糊的边界感,让这样的关系变得松弛、可控,也让这段关系变得不稳定。8.?(当饭搭子离职了@芭蕉女士)人人都能在心中预见搭子的离开。这也默认了在离职、毕业等重要的人生节点,甚至在调整座位、转换赛道这样的细微变化中,物理上的分离开意味着关系的结束。社交“搭子”逐渐成为潮流,意味着我们对于友情的定义也在默默发生着转变。以往,友谊被赋予了更多的神圣感。在西塞罗的笔下,“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世俗事物的和谐”,亚里士多德也将友谊定义为德行与良善,认为其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而现在,对于友情的良善属性的关注似乎在减少。朋友变成了陪我们走过一段路程的旅人、成为互相帮助的队友。人们能够提供帮助,却很少能够付出能量。有关“阶段性”的友情的论述在网络上成为一种风潮,反思“友情内耗”、警惕在友情中过多的能量和情感付出引发了无数人的***鸣。9.?(短视频平台上对阶段性友情的探讨)当知心的圈子越来越小,“实用性”的友情逐步扩张,“搭子”是否还能帮助人们抵御孤独?三、孤独:原子化个人的忧思搭子的存在拓展了友谊的形式,让人们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姿态开启一段相互陪伴的关系。然而,低门槛的社交方式却没有能够治愈所有人。在网络上,“没有朋友”的相关发言只增不减。有人说,很多伤害和失望的根源都来自那句“我把你当朋友”;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友谊;还有人推崇“极简人生”,简化情感交流的繁文缛节、要求建立关系基础是互惠互利。10.?(没有朋友相关视频评论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友情”这种情感需求的减少。在漫长的岁月之中,《老友记》等探讨友情的情景剧热度居高不下,观众们一次又一次地为影视剧中刻画的“友情的乌托邦”而感动。11.?(老友记豆瓣评分)剧中有一个情景刻画了我们对友情的期待。菲比吐槽因家庭贫困、无法在童年拥有漂亮的脚踏车。罗斯把她随口说出的牢骚放在心里,送给了她最酷的粉红色脚踏车。朋友替她记下了心中埋藏的渴望,帮助她实现了童年没能够实现的梦想。装饰一新的脚踏车温暖了菲比,也成为了剧集中治愈观众的良药。当自我被友人“看见”,当向外伸出的触角被温暖地保护,现实中对于友情的失望似乎不再那么坚不可摧。12.?(《老友记》S7EP9剧照)我们一边对亲密关系充满渴望,一边又对“搭子”关系青睐有加。这样矛盾的心理与人的现实处境不无关系。作为一个网上冲浪的个体,大数据为我们营造的世界每一面都精彩纷呈,点击鼠标、滑动手机就能收获***情与认同。每一个个体都被裹挟在定制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流中,不断刺激着感官、强化着自我形象;但作为社会分工协作中的个体时,我们却往往难以收获类似的认同感,偶然也会对自己的位置而感到迷茫。这样的社会心理早在齐美尔的《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就有所预见: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像一个个独立的原子:在某一个核心中抱团,但对团外的人们疏离与冷漠。人们瑟缩在熟悉的组织之中,与其他个体没有强有力的联系。因而,缺少了对自我的认知,更少有真正对他人的关照。在《十三邀》与项飙的对话中,一个形象的断层比喻阐述了相似的看法。在当今的时代,个人的层次被简化成了原子化的、纯粹自我的个人,和一个作为很大的集体的载体的个人,而中间的层次是断裂的。13.?(《十三邀》对话项飙)“搭子”式的社交,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间地带,但似乎远远不够。精准陪伴的友情也许可以帮我们伸出更多触角,突破个人主义的躯壳。然而,将搭子变为密友的意义,却不仅局限在陪伴和“实用性”的延伸之上。原子化个人的忧思之中,一个独立的自我、感知“他者”的能力才是对抗孤独危机的强大武器。收拾好行囊,拥抱周边的人与世界。“今天,也是想要跟搭子见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