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这样说是因为刘比诸葛强么?

导语:其实拿刘伯温跟诸葛亮去做比较,是很不恰当的。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军中,充当的是谋士职责,相当于刘邦的张良、曹操的郭嘉、李世民的房玄龄。而诸葛亮在刘备军中,要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是负责蜀汉政务的主要人物,也就是丞相职责。

相当于刘邦的萧何、朱元璋的李善长。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成为了军政一把抓的人物,相当于汉昭帝时期的霍光、明神宗时期的张居正。由此可见,诸葛亮不管是在军务还是政务上,地位和涉猎都比刘伯温要多得多,所以这两个人不好放在一起比较。非要说谁聪明一些,这是不对的,毕竟文无第一。

01为什么比较?刘伯温和诸葛亮都是精通易经八卦之人。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玄学吗?你认为玄学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其实易经八卦这门比较古老久远的学问,并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可是学精之人,必然是有扭转乾坤之力,匡扶社稷之能的人。很凑巧的是,诸葛亮和刘伯温这两位奇人全都是精通易经八卦之人。

你要说这门学问是骗人,为什么这两位极端聪明之人,偏偏要花费一辈子的精力去研究这门学问呢?他们难道是吃饱了没事干吗?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

所以我觉得,这门学问最高深的地方就在于,只有聪明人才能学得会学得精。一门学问如果不具备实用性,早晚会被束之高阁,时间长了就会烟消云散了。可是易经流传了几千年时间,这说明这门学问是实用的,虽然学的人不多,可不代表这是假的。为什么常常有人把诸葛亮和刘伯温放在一起作比较,因为这两个人都是道家的弟子,都是对易经有深刻研究之人,都显得比较仙风道骨。

其实这两个人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那些传说故事,并不能当真来看。非要归类的话,那么可以说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极端聪明的人。因为都是易经学者,又都是匡扶社稷之人,所以他们被放在一起做比较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只是一统天下不代表就比三分天下要强。

02诸葛亮是军政一把手,刘伯温顶多是个参谋。诸葛亮手里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之所以他能够被称为千古名相,那就是因为他手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没有谋反篡位的心思,这是历代帝王都渴望得到的臣子。作为千古名相,诸葛亮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军事方面,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平定蜀汉内部战乱,将支离破碎的蜀汉拼凑在一起以后,又带兵多次北伐,给曹魏予以沉痛的打击。

在政务方面,诸葛亮实行依法治国,将蜀汉打造成了一个法治的先进政体。不管是谁犯了罪,都要受到处罚,使得蜀汉内部虽然有勾心斗角,却都服气诸葛亮的管理。在外交方面,诸葛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与东吴集团再次构建联盟关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蜀汉跟东吴有世仇,刘备、关羽都是因东吴而死。

诸葛亮能排除万难,重新缔盟,这需要很大的魄力和能力,需要得到蜀汉和东吴双重认可才行。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能力的确是全方位各领域都做到了极致,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把自己活活给累死了。至于刘伯温,他在朱元璋军中远远达不到诸葛亮的那种地位。当时朱元璋军中,军务有徐达常遇春这些猛将管理,而且朱元璋本人也是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政务有李善长这位宰相打理,这完全不需要刘伯温操心。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

这么一来刘伯温只能够为诸葛亮出出主意,所以当朱元璋建国以后,刘伯温只被封为伯爵,跟公爵和侯爵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刘伯温的主要工作是御史台的老大,也就是直言不讳,监察百官的职位。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有时候甚至连朱元璋也要得罪。

03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三分天下,刘伯温为朱元璋对抗陈友谅下定了决心。诸葛亮这一生中,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或许就是在茅庐之中,为刘备规划三分天下的事情了。当时的诸葛亮还没有出仕做官,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却已经能够为刘备规划出三分天下了,可见他的才能有多高。在这之后,诸葛亮一路追随刘备,逐渐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规划,这也是非常神奇的地方。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奉行当年所许下的承诺,的确不容易。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国志》

所以说从规划未来这方面来说,诸葛亮的确是有先见之明的。他能够准确地看出刘表、刘璋等人的暗弱,是刘备夺取江山的最好机会。也能够分析出曹操孙权的强大,不可与之争锋的无奈。而刘伯温最关键的作用,可能就是陈友谅大兵压境的时候。当时朱元璋只有二十万大军,而陈友谅有六十万大军,这是相差三倍的差距。

陈友谅几乎成了不可战胜的对手,这个时候朱元璋手下里不少人都有投降陈友谅的打算,也有人表示避免跟陈友谅争锋。只有刘伯温告诉朱元璋,那些投降的都该杀。这个时候陈友谅自恃强大,目空一切,正是狙击他的最好时候,扬言投降或者逃避之人,那就是在祸乱军心。

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刘伯温所以说朱元璋在这个时候能够下定决心跟陈友谅打一仗,刘伯温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朱元璋能够夺取天下,刘伯温的分量也不轻。

总结:文无第一,诸葛亮不仅仅在文方面。如果只看聪明才智方面的话,那诸葛亮和刘伯温之间,其实还真的不好做一个权威的比较,因为两个人都是极端聪明的智者。他们俩代表了我们古代文明中聪慧的巅峰,所以比不出个一二名来。

可是诸葛亮比刘伯温出色的地方是,他不仅仅做过谋士,还做过军事指挥官,外交官,丞相等等,不管是军事、政务还是外交、文学甚至发明,诸葛亮都有涉猎。而刘伯温只是朱元璋的谋士,没有带兵打仗的权力,也没有治理一个国家的权力,所以相比之下,要比诸葛亮逊色很多。就算是一统江山,也不能说明什么。

参考资料:

《明史》《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