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参加工作,什么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一、认识自己
首先,认识自己需要抛弃对工作的成见。很多时候年轻人是处于一种被洗脑的状态,你随便问一个学生,未来想做什么,理工科的都想转IT,经管类的都想去投行、咨询、地产、金融这些所谓的“精英”行业,都觉得自己去了后可以干几年就年薪几十万,然后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凡是不适合自己的,无论外表多么光鲜,对自己都是毒药。这句话若离希望应届生好好记住。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并不在于他做什么,而在于他做的怎么样。若离见过大把的去了“投行”“咨询”“地产”“IT”等的光鲜行业的人,进去后不适应,干不了多久就走人了,废了自己的校招,甚至很多人造成了一辈子的不良影响。再低贱,不起眼的行业,只要你能做到顶尖,你赚的钱,你的社会地位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就算是做乞丐,丐帮帮主也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再牛逼,光鲜的行业,你做的不行,你也活不下去,会被淘汰,没有人会知道你的名字,也不会有人给你什么钱。所以认识自己需要先抛弃以往的思维定式,抛去以往对工作的成见。
其次,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长处、短处、兴趣
性格:性格方面,可以去做MBTI、九型人格等到性格测试,对自己有个大概的了解。需要记住一点,选工作千万不要以锻炼自己性格为目的去选一个和自己性格冲突的工作,那样子你会活的很痛苦。比如内向的人,你让他去做销售,你就是在坑他。比如外向的人你天天让他对着机器,做单调的事情,对他也是折磨。又比如一个性格缓慢的人,他就不适合高强度,高节奏的工作,去了就是要他的命。又比如一个软弱的人不适合做开拓性的工作,不适合做攻城略地的工作,做做辅助性的工作反而适合。记住,每种性格都有适合他的工作,人应该让工作去适应性格而不是让性格去适应工作。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成年人除非遭受重大刺激才会改变性格,不然改不了的。靠公司那几天培训去改性格更是笑话。
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有的人认为事业最重要,只认事业,个人时间无所谓。那他就可以忍受无止境的加班。如果你认为事业和个人时间同等重要,甚至个人时间更重要,你就不适合去那些加班重的行业和企业。比如有的人认为结果最重要,良心什么的都无所谓,这种人可以去做销售,而那些认为良心最重要,做人要一五一十的人就做不了销售。
长处:长处就是你做起来很顺手,不吃力的方面。如果你的工作和你的长处高度匹配,你要事业有成是很容易的事情。
短处:短处就是那种做起来很吃力,事倍功半的方面。记住,绝对不要以锻炼短处的名义去选工作,木桶理论在选工作的时候并不适用。工作是发挥你的长处去创造价值而不是锻炼你的短处。职场是用来创造价值的地方,不是用来锻炼的地方。太多人想不通这一点,最后自己把自己作死了。找工作一定要规避自己的短处。
兴趣:一个人的兴趣一定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没有能力的兴趣是不堪一击的,也是无法长久的。只有具备能力,你才能胜任一份工作,只是有兴趣,当你在工作中一次又一次被打击,获得不了成就感的时候,相信我,你的兴趣也不会持续太久。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是一切选择的原点,一切选择哪怕都很好,但是不适合自己就白搭。
二、认识行业
认识行业可以看一下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如果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而且非常迅速,这就是一个朝阳行业。你可以去看一下券商的研报(可以从小程序里去搜研报,也可以从公众号里面搜),也可以看一下咨询公司的产业报告,再看看国家有没有相关的利好政策。但是若离想强调的是,行业有前景不代表公司有前景,公司有前景不代表部门有前景,部门有前景不代表岗位有前景,岗位有前景不代表个人有前景。这句话是若离职场浮沉好几年的血泪经验!
比如保险行业,这二十年来市场规模年年高歌猛进,但是保险业务员的淘汰率每年都高达90%。极少数的人赚了钱。比如互联网行业,大把的企业竞争,最后只有个别企业剩下了,其余的都死掉了,渣都不剩。又比如,你去了牛逼的企业,但是你的部门是边缘部门,你就算拼命干也出不了头。又比如你的岗位是边缘岗位,你怎么干,你的价值也有限。又比如,你去了朝阳行业的牛逼平台的核心部门的核心岗位,但是你不适合,hold不住,就算在那个好位置,你也吃不下。所以,在选择行业的时候,不要心急,不要觉得行业很不错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后续的流程。
三、认识平台
刚毕业的时候选择知名公司还是中型公司还是小公司?这是很多人毕业时的疑问。若离的回答是坚决选择知名公司。知名公司的同事素质高,薪酬高,出路好,培训也比较完善,对应届生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中小型企业就悲剧了,这类型企业管理及其不正规。很多时候就是老板说了算。而且老板只会问你要结果,通常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培养你。而且中小型企业通常都自顾不暇,可能开了没几年就倒闭了。你这个时候只能重新再去找工作,而且好的企业根本不鸟你。人家只会要那些知名企业出来的,哪怕你的能力比他强。名企跳出来去中小企业要么涨薪,要么做管理层,那是被挖。中小企业跳出去很多时候只能说是换工作。不行你去看看,是名企背景的被猎头骚扰的多还是中小企业被猎头骚扰的多?入职一个好的平台就是给你的职业履历镀金,就是给你的职业生涯上了一个高大上的包装。在一个好的平台面前,薪酬、福利这些短期收益都要统统让步。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摸清楚行业的头部平台有哪些?他们的要求是什么?然后一家家的去投简历,去面试。这样才能得到最宽广的选择。
此外你还应该想清楚是去甲方还是乙方,是去国企还是民企?
很多时候大家都以为乙方比甲方锻炼人,其实不一定。比如很多知名企业有着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他们的培训更有针对性,他们的管培生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培养,晋升速度极快。而且因为出身在甲方,人脉,资源,对行业,公司的理解都不是一个从乙方空降过来的人可以比拟的。不过乙方的好处是见多识广,专业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
很多时候大家都以为国企不容易晋升,没什么机会,觉得去国企就代表不思进取。这真是不了解社会啊。其实现在很多国企都在改革,都在涉足新兴领域,有着大把的机会。个人认为,如果自己不是特别牛逼,能力特别强的人,就业的时候优先选择国企。国企培养人是愿意下血本的,对新人极其友好,只要你不是太差,轻易不会开了你,而且国企通常不怎么加班(笔者进了国企后,每天不到六点钟下班,工作强度是以前的五分之一)。笔者曾经去南方电网调研,开会晚个十分钟就有人站起来提意见。对方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对方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只有资本主义才加班”。去民企,你能力牛逼自然赚的多,但是更多的人是一般人,饱受996、007、工作不稳定、竞争激烈的痛苦。
四、认识岗位
一个优质的岗位是让你不断增值的,它可以增值你的资源、你的技术、你的经验、你的思维、你的履历、可以让你无中生有,由弱变强。而垃圾岗位是让你不断贬值的,它会消耗你的精力、你的雄心、你的人脉、你的技术、你的光阴。
在我看来一个优质的岗位应该具备三点:
1.顶层设计:就是设计规划、战略、总体方案设计这种
2.资源整合:可以让你认识优势人脉、连接各种资源
3.落地实施:能让你清楚的知道方案怎么实施、知道每一个细节怎么运行、怎么做、怎么产生价值
这三点是职场中最最核心的竞争力,尤其是管理层最看重的三点。初入职场,可能一开始只能做落地实施这一块,这没关系,但是需要留意自己的岗位是否具有具备这三点的可能性以及晋升到具备这三点岗位的速度。
五、认识部门
你首先要知道所处的部门是不是核心部门,如果不是,那你的发展会比核心部门的人慢很多。如果你所处的是边缘部门,那更惨了,有可能整个部门被裁撤。此外,你还需要留意部门的口碑。有的部门口碑很差,那这种部门就要慎入,去了十有八九是个大坑。部门和部门的差别有的时候大到不像一个公司的,不像一个行业的。那么如何知道部门的口碑,后面会讲到。
六、认识领导
认识领导涉及到看人。这一点是难度极高的事情,一般的应届生因为社会阅历太浅,很难搞定。而且很多时候应届生去的是甲方没有选择领导的余地。一个好的领导,是对你严格要求但是给你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去犯错,去改正,并且告诉你怎么改。这种领导可遇而不可求。那种放水型的领导或者那种不教而诛的领导都极其不利于新人的发展。(尤其是四十岁以上女领导,要小心,死扣细节和情绪化做事)
七、发展规划
完备的公司具有确定的发展规划。比如四大,基本上就是你待多少年就知道你有多少收入,会是什么级别,知道你未来会走向哪里。如果一家公司对你的规划变来变去甚至没有规划或者模糊不清,赶紧撤。在了解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切忌乐观主义。因为乐观主义者很容易被画饼。他们不知道所有的规划实现的前提是你足够资格,但是他们不知道,能够满足资格的人一定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希望应届生在加入一家公司之前,了解清楚发展规划每一步需要的资质,能力。看看自己行不行,合不合适。如果差的太远,建议直接撤。
以上是公司内规划,你除了公司内规划外还需要自己的职场规划。比如了解自己在这家企业干几年后的出路,干几年后的前景。
八、薪酬待遇
你要搞清楚,这份工作是有责任底薪还是无责任底薪。有责任底薪(常见于保险公司销售)是你完成了任务后才有的钱,你没有完成任务就一分钱都没有。无责任底薪就是不管你干的怎么样,都会给到你的钱。你还需要了解到你的绩效工资是多少,绩效系数最低是多少,最高是多少。有可能对方给你开一万工资,底薪只有三千工资,绩效工资七千元,然后绩效考核的时候给你一个低的系数,你的工资就会大打折扣。除了绩效工资以外,你还需要了解公积金缴纳比例。笔者曾经待过一家民企,一年的公积金才两千多,而国企一个月的公积金就有两千多。一般国企给的公积金是最高的一档(自己缴纳12%,企业缴纳12%),私企,民企基本上就按最低的限度给你缴纳,就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最后,还需要问清楚年终奖有没有,有的话发多少。笔者待过的赛迪,去年的年终奖有四个月工资。
九、内部情报
若离强烈在去公司之前最好去找这个企业内部的员工打听情况。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网络评价。你可以去看准网、知乎、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看别人的吐槽。你可以去找那些吐槽的人私聊,看看他们吐槽的点是什么。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看准网这种企业他的评价很多时候是刷出来的,而且差评很多时候都会被公司投诉删除,知乎,微博也同样。
2、熟人打听。可以通过朋友、师兄师姐、同行、父母等等关系去打听。
3、陌拜。去意向公司门外蹲点加微信。
在打听内部情报的时候,需要尤其注意流失率这个指标,流失率太大意味着这个公司一定有很多噪点。了解清楚再决定去不去。
打听情报,一个人通常是不够的,因为个人会带有很多主观色彩,应该至少打听两个内部人士的消息,进行整合后,消息才会比较可靠。
这九大流程缺一不可,没有经历这九大流程,入职的风险极大。
最后再强调一点,入职前一定要问年流失率,凡是流失率大的企业,再钱多,再有前景,也不要去!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小公司永远不会培养人,只会筛选人。无论招你的人怎么吹,怎么忽悠都不要相信。小公司没有培养能力,培养体系,很容易废掉。
2.哪怕风口再好,小公司也不如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