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的来历
宝塔的来历:
宝塔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塔也进口到了中国。塔是印度梵语的译音,本义是坟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的地方。
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
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扩展资料:
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
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的兰毗尼花园、成道处的尼连禅河、首次说法处的鹿野苑、安居处的祗陀园,从忉利天下处的桑迦尸国曲女城。
化度分别僧处的王舍城、将入涅盘处的毗耶离城,涅盘处的拘尸那城,建造了八大灵塔,依次称作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胜利塔、涅盘塔。
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在青海塔尔寺建有善逝八宝塔,西藏布达拉宫建有如来八塔也都是为纪念释迦佛八大事迹而建造的。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
百度百科—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