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新课标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教材版本,为了帮助大家备课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

 《匆匆》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4、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 ,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难点:

 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课件简介作者及作品。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思路。

 1、 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2、 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个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三、检查由字到词到句的自学情况

 1、 课件出示生字词,抽检学生字词学习情况

 2、 理解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赤裸裸、遮挽、伶伶利利

 3、 易错字词强化听写练习。

 四、学习第一段:这一段写什么?怎么写的?

 作者提出问题有没回答呢?(2、3、4答)

 五、作业:

 1、 抄写字词

 2、 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三)

 《藏戏》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