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镇的经济概述
201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7.6亿元,是2007年的近2倍,年均递增17%;全口径财政收入18.2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四年来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突破96亿元。 2014年城厢镇GDP达129.7亿元(不包括新区),加上新区GDP或超过5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0亿元(不包括新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8.86亿元(不包括新区)。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7亿元,增长7.2%;公***财政预算收入8.86亿元,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24.7%。 城厢镇历属州、县治所在地。中医中药历史源远流长,西医西药传入甚早。尤以民医众多,医著颇富,医疗防疫成绩显著称道。元末明初,医学家王履著有《医经溯洄集》;清代王子接著有《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时世瑞著有《疡科捷径》三卷。民国初年,俞凤宾自费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修,获公***卫生博士学位,著有《卫生丛话》五集。周润民毕业于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后又赴日本深造,回国后,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城内自办福娄诊所。民国24年,城厢镇首创综合性医疗机构县立医院。此后,惠泉医院、县戒烟示范所、县卫生院、县公医院、平民产院相继开业。与此同时,还出现个体开业和私人诊所。民国三十一年,朱佩民外科医生在东门紫河街乾康恒号,专治咽喉疔疮。西医徐芝文,在城内火弄桥堍开设妇产科门诊。王桂章在大桥河南开设中医外科门诊部。
截至2016年3月,镇域内有三级甲等等大小医院14家。 城厢镇人文荟萃,文物胜迹甚多。但历经战火,破坏损失不少。存在的文物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州桥、周泾桥、皋桥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张溥故居、太师第门楼、铁釜、雀舌松(两棵)、望海峰、通海泉等6处。
一、 州桥
位于府南街南端,跨致和塘,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原名安福桥,又名三洞桥,因桥对州署衙门,故又称州桥。桥长16.2米,三孔石拱桥,南北两孔已淤塞,中孔高4.27米,跨宽8.05米。拱石上有浮雕,并刻有“大元天历二年”字样。正中地幅石一侧刻有“安福”二字,桥面已改建,栏板和部分条石也已损缺,但仍不失古桥风貌。
二、 周泾桥
位于东门街边濠弄口,跨致和塘上,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原名海门第一桥,又称南周泾桥,为三孔石拱桥,长17.26米,宽4.7米,高5.18米,北孔已淤寒,桥身概用青石建成。拱石上刻有资助修桥人名单和造桥年代,正中地幅石上刻有“海门第一桥”5个大字,全桥4块条石和两侧石栏板上均雕刻各种图案。桥面中央一块3米长的龙门大石上,刻有八卦图案,建桥至今已有650余年,仍较完好。
三、 皋桥
位于城厢镇西门街张家弄口,跨致和塘,建于元统二年(1334年),原名兴福桥,又名高桥,单孔石拱桥,桥长15.05米,宽4.27米,高4.4米,拱石上刻有花卉,正中地幅石一侧刻有八卦图案,两旁刻有“兴福”二字,桥上存有残断青石雕花栏板3块,桥身有若干处破损。
四、张溥故居
在西门街8号,为明崇祯进士、复社领袖张溥的住宅。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年)选贡人太学,曾以“兴复古学,务使有用”为宗旨,创立复社,后为宦官魏忠贤奸党诬陷,崇祯十四年病卒,年仅40岁。张溥故居原为其伯父、工部尚书张辅之的宅第,建于天启、崇祯年间,正门和后园均已久废,仅存三埭组合式的通转走马楼房屋,崇脊飞檐、粗梁大柱,雕刻细腻,雄伟壮丽,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为此,省、县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前两埭已修葺一新,1987年以内附设县博物馆。 城厢地区的宗教主要有:一、佛教,出现在梁天监时。二、道教,出现在北宋时。三、伊斯兰教,元明时因海运发达,有回民徒来而传入。四、基督教,清末传入。民国时期,由县政府民政科(社会科),管理宗教事务。解放后,有中***太仓县委统战部兼管,镇政府亦确定专人兼管。但由于受极“左”路线影响,宗教活动不够正常。“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活动停止。许多寺庙、教堂被拆毁改作他用。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镇区内的基督教堂、清真寺已经修复。教徒的正常宗教活动也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