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九巾三冠"到底是什么来历

巾是我国古代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道巾则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也有人把巾误认为冠,其实巾与冠是不同的。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只有道教在清兵入关后,依然不剃头,不改前明服饰,以示民族骨气。

(道冠)

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 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

道教九巾

(一)混元巾:又称“冠巾”。圆形,以黑缯糊成硬沿,帽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帽顶之孔露髻,以一簪贯之。后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脱。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头巾,规定举行“冠巾”仪式拜师之后的道士方可戴用,现在这一限制逐渐打破,未经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数,一般蓄发的全真道士常用。全真派高功在举行斋醮科仪时均用此巾,并在露出的发髻上面别以道冠。混元巾应是汉代道士所戴元巾在元代演变为混元巾。

(二)庄子巾:寓意,象征如庄子一样,无拘无束,超凡脱俗。亦称冲和巾,南华巾。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为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名为帽正,便以正帽,象征品性端正。全真派道士因年老,头发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庄子巾的。

(三)纯阳巾:亦称“乐天巾”、“华阳巾”、“紫阳巾”、“九阳巾”或“九梁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为纯阳之数,代表道教“九转还丹”之意。帽前正中镶有帽正。现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四)浩然巾:一种用黑色布缎制成的暖帽,形如风帽。在极严寒天气中才带此巾。相传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风雪。后士人皆仿效之,故称为浩然巾。亦称作“大风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御风雪,二是纪念先贤。

(五)逍遥巾:乃是一块方形(亦有圆形)巾料,包于发髻之上,系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称为逍遥巾。另有一种是用庄子巾或纯阳巾,饰以美观的云头图案,帽后缀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亦称逍遥巾(古称“雷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发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气热时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样,显得仙风道骨,格外逍遥自在。故命名为逍遥巾。

(六)荷叶巾:外形类似庄子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镶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叶,故名。

(七)太阳巾:太阳巾形如现代的太阳帽。主要是遮挡夏天的阳光。不同的是,太阳巾中部隆起的地方为三角帽形,太阳帽中间隆起的则为圆形。

(八)一字巾:又名太极巾,其形为一带,端头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极八封图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极巾。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为简便的一种。道教规定,不可光头进入殿堂,必须戴有道巾,若无其他道巾,扎上这根带子也可顶替。

(九)包巾:又称“扎巾”。乃是一块方形布料,四角缀有带子,可以勒在头上。帽前正中可饰帽正,但多数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种头巾,初入道门尚未拜师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认为不应列于九巾之内。现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虽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数几种日常戴用。日常多用混元巾、庄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纯阳巾和网巾。历史上的道巾,事实上远远不止九种。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纯阳巾、逍遥巾、网巾、纶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专戴的,如庄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颜色皆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则颜色不拘。因为道门亦称为玄门,黑色也称作玄色。作为玄门弟子,道士要尊道,当然要戴黑色的道巾。

道门三冠

莲花冠又名:

芙蓉冠。道门三冠之一。唯有道教中高功法师上坛才可以戴此冠。因其外形乃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冠。唐时已在世间流行,宋沿袭其制。以金玉来制,以珠宝来饰。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级。

鱼尾冠又名:

太清鱼尾冠。道门三冠之一。唯有历代道教中太清派(信仰太上老君)的掌教之主才可以戴此冠。

芙蓉冠即:

上清芙蓉冠,又名莲花冠,乃道冠等级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师行科时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