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古村落哪个好玩?婺源古村哪家最好?
婺源位于江西省,此前归入徽州。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地方,它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村庄。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婺源有哪些古村落好玩?
去婺源(画家镇到婺源县)
时间久了,我还是会想起路上遇到的一个村子,离婺源县城只有十几公里。村里的房子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白墙白瓦上长着青苔。我猜他们可能有几十年的历史,应该有两三层。山墙凸出的马头墙也让建筑看起来更高。
房子近似正方形,砖门下面是一扇窄窄的黑灰色木门。门前有几十米的空地,有人种果树,有人堆柴火。空地也毗邻县道,中间有一条宽约一米半的小水渠。将在门前修建楼板或水泥预制板作为桥梁,用于交通。几个孩子光着脚在渠里玩耍,一个女人坐在青石板上正在洗漱。中间通道水流清澈,看起来很爽。偶尔有几片叶子飘在上面。流水环绕的房前屋后都是人,其中有几条红鲤或者鲫鱼。
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挺美好的,但是很少见到年轻人。也许和很多村子一样,他们都去了城市谋生。他们会不会偶尔想起熙熙攘攘的城市中这样一个安静的村庄?
路边有一栋破旧的徽派老房子。一边没有马头墙,能看到房子的木架。是徽派民居的一个很好的侧面。房子是典型的南方斗通木结构建筑,相对于抬梁式可以节省木材,适合空间不大的建筑。四周杂草丛生,砖块散落一地,看起来已经废弃很久了。
我在网上预定了一家青年旅馆,它位于县城的北部,靠近新疆。这是一栋两层的复式建筑,有一个顶楼。我拎着骆驼包上来的时候,客厅里有几个放假的大学生,聊得很开心。胡阿姨开了这家青年旅社,带我去了阁楼。房间里有两张1.2米的旧床。窗户朝南开,可以看到县城的大部分。阁楼的平台上搭起了晾衣架,地上放着几个长方形的花盆,有点像mangers。
青loft南望婺源县。
从七公镇到婺源县,骑了一百公里。虽然路程不远,但也在山里走了很久。我的腿又酸又肿,膝盖因为长时间的弯腰拉直,疼得不得了。我扶着墙上的楼梯,就跪下来扑到街上,怕膝盖撑不了一会儿。
天快黑了,我出去找吃的。一瓶冰啤酒,一碗米饭,一盘炒肉,25元,有点贵。当我回来的时候,我路过一家旅馆。外面停着几辆旅游大巴,一群戴着旅行社帽子的中老年人。这个时候,我还是很羡慕他们的。毕竟一个人旅行有时候真的会很孤独。
李坑景区
晚上,阁楼极其闷热。我开窗,开门,甚至用湿毛巾降温,但还是醒了很多次。天亮了,我骑着自行车到了十几公里外的李坑景区。这是离县城最近的景点。李坑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李姓古村落。其建筑特色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
60元的门票还是有点贵。其实景区入口就是村口,走几百米就到了李坑村。期间要经过一座“古桥”、一座佛寺、文昌塔,再走过一片白墙黛瓦的徽派仿古建筑,才能到达真正的“李坑村”。
李坑村牌坊
所谓古桥,只是新建的一座小桥,原本是中枢桥旧址。相传宋代大观年间,二丑科状元李侃在村里捐资修建了这座桥,因其官至任中书,故称中书桥。到了宋代,中书舍人没有权利,只有一个空职。不远处是招揽生意的木筏船,船夫懒洋洋地坐在树荫下乘凉。李坑大门上的雕塑比较简单,按常理也是三开间。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近年来为了发展旅游业而设立的。远远的看着文昌塔,还是觉得有点老气。进了文昌塔所在的院子,看着崭新的木门就觉得无聊。我伸手摸了摸柱子,是水泥做的,更失望了。
塔内工作人员很少,几个柜台都有太极八卦的算命书。看来景区对这个不在核心景区的仿古建筑并不是很在意。所谓文昌,即云纹享有繁华,教育昌盛,也是一个明星官名。我们也称之为“文曲兴”。历代文人都有专门从事文曲星的星官,很多地方都有文昌阁或文昌塔。以前,文昌阁曾矗立在鹅湖书院,可见古代文人对文昌阁和文庙的重视。据说从宋代到清代,李坑有100多位官员和富家子弟,他们在这里学习柴火、捕鱼和农耕,还有近30本传世书籍是中国人在村里留下的。文昌星的崇拜度自然不低,可惜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已经不怎么关注人的才华了。
文昌阁
路过佛寺的时候,没有看到寺里有和尚,只有卖香的小贩和拜佛的游客。这还是一座现代的仿古建筑,歇息在山顶。核心景区前面有一个很新的徽派仿古建筑群,是一条空荡荡的商业街。已经开业的店铺不多。可能是刚建成不久。
佛寺
走出古色古香的商业街,拐个弯就会很热闹。突然看到老徽派民居,白墙黑灰斑驳,高马头墙特别显眼。一条从山上流下的小河将村落风貌分成两半,民居依地势依次而建,层次感很好,达到了山河人合一,符合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徽派建筑的发展史与徽商的崛起密切相关。
惠州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中原人口多次南迁,其中一部分在徽州定居。他们经常群居,把中原的宗族文化带到了徽州,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
李航
但是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原本就是多山少地的徽州,已经很难靠种地养活这么多人了,于是一些人不得不外出打工经商以求生存,徽商也由此诞生。
以宗族为单位***同生活的徽州人,自然把血缘和宗族作为经商的资本。而且,真的要从民族上预热到异地打拼。最后,徽州人与潮商、晋商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
他们的主要产业包括盐、茶、典当、木材等。他们还经营粮食、丝绸、文具等。
在古代农耕社会,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的既定方针。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商”在最底层。
徽商致富后,往往选择回乡购田,把钱和资本还给土地。同时,他们大规模建房,或为寿终正寝,或为子孙后代,或“富而不回乡,如锦里夜行”,总想回乡建房。
英语字母表中第九个字母
李坑也是如此,家家户户,尤其是河边的房子,都敞开大门临水。古人认为,水也是财富的象征,流水进村就是财富进村,但水总是往下流的,所以要把流水“锁住”,防止财富流走。通常的做法是在村口下游修建一座跨水小桥,桥上修建一条风雨走廊,这是视觉上的“锁”。
刚进景区时看到的小桥也有水口的感觉,而进入核心景区时也有一个水口,应该是李坑的原水口。
走上石板路,徽派民居竖起的马头墙沿着山势一层层排列,很有层次感。
它的三级马头墙顶部覆盖着蓝色瓷砖,形状像马毛。从远处看,就像马在马仔山之间奔驰。路上游客很多,或三三两两,或带着旅行社帽子的游客。背着画板写生的学生也成了景区的风景点。用一点淡墨,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山墙。
回马头墙
流水的声音没有被周围嘈杂的人群淹没。静静聆听的时候,还能听到流水击打圆形鹅卵石的声音,像是可爱的舌头在呢喃。建几块石板,桥上就放上村民晒干的干菜或者一些五谷杂粮。城里的游客显然对此感到惊讶,于是纷纷拿出相机,不停地拍照。
河边还有几栋正在装修或新建的房子,原木色的柱子,混着水泥的砖墙。许多古代建筑技术已经被废弃了。一些房子的顶层与下面的墙壁明显分层,原来的两三层徽派房子加了层,方便更好的获利。婺源发展旅游业以来,很多像李坑这样的古村落在经营过程中被非法改建,破坏了很多古建筑的原貌,这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