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的昆仑山在什么地方?它有何特点?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昆仑山由于其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加上昆仑山的终年积雪令中国古代以白色象征西方。
传说昆仑山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生长持续燃烧不灭的神树的炎火山。昆仑山顶是黄帝的帝之下都,有开明兽守门。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然而,现如今的昆仑山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山”,而是昆仑山脉。神话中的昆仑山乃是存在于现实的“昆仑仙山”。
那么古昆仑山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很多人认为是在青藏高原的山脉,如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冈底斯山、喀拉昆仑山等种种说法。 而真正宗教神话中的昆仑山,则是位于青海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的“昆仑仙山”。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甘肃省永登县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二人,于昆仑山脉寻找传说中的“万神之乡”,于今青海省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见周围群山围拢,地势形如莲花,玄妙异常。于花蕊之上建道观乃绝妙之地也,于是发动善信于1916年开始修建“昆仑道观”。至1930年,终于建成一进五院,前后八卦规式的、座北朝南的“昆仑万神宫”群落。前后依次修建的有观外牌坊一座,上书蓝堂金字“昆仑山”三字;山门楼两层三间,正中悬挂蓝堂金字竖匾一桢,上书“万神宫”三字;山门楼前,东西两侧竖立顶端为斗方形,高约三丈三尺围杆各一根;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后泼水,前后出檐、前后开门的观音殿,东西两侧建土木结构的平房各三间;第三院正北为“太极殿”,东西两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各一座和上一间,下三间的钟鼓楼各一座;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两侧建单腹腰式的“八仙观殿”和“七贞祖殿”各三间;第五院正北为“玉皇阁”(两层)。此建筑群除平房为土木结构外,各殿宇均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雄宏,不愧为道观圣地。然而,在十年动乱中它变为一片废墟。
1998年后,政府逐渐重建了昆仑道观,可惜已非全貌,而如今有全真龙门昆仑法统传承人在此清修,昆仑道风,日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