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写了那些书
老子八十一化
第一化:起无始。无始即为元始,其无光、无象、无色、无声、无宗、无绪,混沌中蕴涵万物有序,蒙昧中运化自然妙本。
第二化:运自然。自然是宇宙之本先,是万物之根本.其先万物而生,然后始创万物.老君用其元炁以运化自然,开宇宙之先.
第三化:现真身。老君本是无形之体,结炁而出兆形.且具金色面容,顶放五光,身披九色离罗锦帔,项负九彩圆光,行踪于无形,运化自然,而创化于世间。
第四化:秉教法。道教自创以来,老君被奉为最高尊神。后老君以一气化三清,三清尊神深受道众推崇。老君又秉元始天尊之教法,以道德天尊之号而现身世间,以传道教之神法。
第五化:受玉图。老君得元始天尊的洞玄内观玉符图.该图由上部八景,中部八景,下部八景组成,***二十四景,即人体二十四部身神,内观存想,守神思真,讲修身长生之术。
第六化:登位统。老君以道德天尊之号,秉元始天尊之法,登临世间演化立功.其以法王之尊立于世.其上总群圣、中理众真、下辖九天.赏校善恶之事,游行万方,统摄宇宙万物.
第七化:历劫运。老君生于无始,巡游于开辟之间,经历天地久远劫运.由此蕴化天地自然之始。
第八化:造天地。老君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其将元炁分为三境,即始炁为玉清境、真炁为上清境、元炁为太清境.合三境而为九炁即为九天,各天又进行细分,故天地雏形已具。
第九化:诞玄灵。老君以道君之尊号,创天辟地,开天地于有形。其神威高陡,其无形于天地,不利于天地神人相交。故而老君外化为肉体之身,以李氏之姓,有形于天地之间。
第十化:变真文。老君通达天地、造福道民。特赐真文赤书以化众生。此真文乃长生之鼎文,由五方真炁之精,凝结而成,文形奇特、造型各异。
第十一化:垂经教。老君以天尊之名号、尊道教之教法,亲说道教经典于道民。分垂教经:开洞真、洞玄、洞神三洞之经典,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辅之科教,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十二部之门类。
第十二化:撰灵篇。老君推天演化,撰集灵篇,以得宝经三万卷、符图七千章、玉诀九千篇,以授三界神真、天下后学,以为玄学经文。
第十三化:为帝师。天皇时,老君自号玄中大法师,精通玄学精髓,宣讲淡泊无为之理,始制天干地支之名。
第十四化:置陶冶。天汉元年,老君自号惟用子,他观星辰,緾正七宿,分判春夏秋冬四时,该五木以改火,教民烹饪之学,以陶冶为器,教化教民交易之道。
第十五化:赞元阳,伏羲时,老君自号郁华子,说元华经,教化八卦,造书契,使天下义理归于文字。从而,东南西北方稼娶人伦,礼乐尊卑,衣裳贵贱,宫室巢穴,皆以政化明晰。
第十六化:教稼穑,在神农时,老君自号大成子,说元精经,尝百草治百病,尝数物得五谷,分群兽,食熟食,从而自然万物始有序。
第十七化:始器物,在祝融时,老君字号广寿子,以《人皇内经灵宝五千文》授予祝融。众生始知冶金、炼铁、造斧、生铅之术。
第十八化:居崆峒。在黄帝时,老君字号广成子,居崆峒。黄帝拜之,授其养生长寿之术。道教养生修身之术,至此始已。
第十九化:传经蕴。在少槔时,老君自号随应子。说庄敬经,教化教民顺时行令。在颛顼时,老君自号赤精子,说微言经,教化教民忠顺之道。在帝喾时,老君自号录图子,说黄庭经,教化教民清和之道。道教经典始出。
第二十化:说道德。在尧帝时,老君自号务成子,说玄德经,教化教民谦逊之道。在帝舜时,老君自号尹寿子,说道德经,教化教民无为之道内以修身、外以治国、静以养生。强调清净无为之道。
第二十一化:资宝文。在夏禹时,老君自号真形子,教化教民勤俭之道。授九书,以玉书灵宝五符助禹帝治水。
第二十二化:遗磐铭。在商汤时,老君自号锡则子,说长生经,教化教民恭爱之道。留磐石铭于商汤。
第二十三化:降圣迹。 老君于商王祖甲时,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于亳洲苦县濑乡,这是老君首次降圣迹。
第二十四化:隐柱下。老君于商王纣时,降于岐山之阳,自号苄邑子,说赤精经,教化教民仁信之道。至周克商后,自号育成子,说璇玑经,教于王,成王时,自号经成子,说广化经,以道授周公旦。
第二十五化:弃周爵。老君化号静老天尊行教于东华山,以道授东极始老国,因不愿做官,而隐于亳州旧宅。
第二十六化:刻木羊。老君于康王时,自号古先生,出游西极大秦,途中见人们采樵道路艰难,于是刻木羊以途中,方便樵夫,人们大喜。
第二十七化:临严宾。老君来严宾,度化国人,告诉其国王:道是元炁之祖,是天地的灵根。
第二十八化:化国王。严宾国王再次拜见,老君告之,欲求国泰民安,需正天道之心,止杀戮之行为,国王听之。
第二十九化:集圣众。严宾国王对道将信将疑,随设斋台,请老君召集各路天神,以求真假。于是,老君召集十天神王、三界仙人来此。
第三十化:演金光。严宾国王有些反悔,欲捉拿老君,只见老君现身兵戈之中、出没于烟雾之间,说金光明经以化众生。
第三十一化:起青莲。严宾国王以大锅煮老君,只见汤火中涌出千朵青莲,老君坐于其上,说莲花宝经化之。
第三十二化:跨神龙。严宾国王又将老君投入深渊之中,只见其水中涌出一道龙光,老君跨神龙而浮于水面,说国王行道经化之。
第三十三化:催剑戟。严宾国王企图用兵杀老君,也被老君化解.由此,国王信之,拜礼老君,悉心奉道。
第三十四化:说浮屠。老君向严宾国王讲解浮屠之法,使国中惠光普降,瑞祥照天。
第三十五化:降外道。老君住萨罗国,见该国男女信外道,很是迷惘,由是通现神王狮子,降覆外道魔法.人心安稳,尊奉浮屠之道。
第三十六化:藏日月。老君在迦夷国,住于达隘观,见该国男女宰杀成性,王道灭弃.于是,老君以法左手把日、右手托月,藏于腋下,顿时天地晦昧.国人顿感杀戮之责,于是,稽首老君而信道。
第三十七化:拨山岳。老君在条支国,见其国王奉事外道魔师,该国碍道山岳,国民行走很是不便,于是,老君用九节杖拨掉该山,为民造福,由此国民信道。
第三十八化:舍于阗。在于阗国,老君教信众奉戒律、舍弃酒色、杀戮,国王信服,国人快乐。
第三十九化:留神钵。置神钵于于阗国,告诉国人,此钵名为多罗,号三满,是契性之珍宝,能保佑信众平安、吉祥。
第四十化:显诸国。老君降服外道,使西域诸国神光普照,信众奉事浮屠,持斋戒杀,人们慈悲为怀,天下安定。
第四十一化:遍天竺。在天竺诸国,老君先在葱岭降遣害人毒蛇;而后到乌苌,自号古先生,广演法门,教化诸国民,人们恭敬信道。
第四十二化:开摩竭。在摩竭国,老君身作金色相,说大乘法语,以告诉国人无为恬淡的道理。
第四十三化:示胜相。在舍卫国,老君坐于七宝玄台,领群神降下,顿时,神光普照.老君说无上妙法,告诸国王会众,修习大乘正宗,顿悟圆明。
第四十四化:试徐甲。老君西去天竺传道之时,让徐甲治其旧居,所发费用,等其回来后还他钱财,以此来试探徐甲。徐甲治理很好,老君颇为满意。
第四十五化:度关尹。周昭王时,函谷关令尹喜,忽见东面滚滚紫气席卷而来,顿觉喜从天降。不几日,老君乘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尹喜很是高兴,叩拜老君为师,而后老君著道德二经留于尹喜。由此,道德经流传于世,而成语"紫气东来"也来源于此。
第四十六化:会青羊。周昭王时,老君从太微分身,托生于蜀国太官李氏.其以青牛化生为羊,降驻于成都青羊宫。从此,老君二次降生人间。
第四十七化:窥天垣。周昭王时,老君带尹喜上朝玉晨,拜见高上玉晨太上大道君,赐上清十二事。而后携尹喜,降于天水启灵山。
第四十八化:锡妙方。杜冲是修道之士,一日,老君遣上清元君,授其神方、神书,赐为太极真人。
第四十九化:谕冲举。修道之士李脱学得老君飞升之道,驻世八百余年,人称李八百。其修道之山,号为古浮山治。
第五十化:授真经。周厉王时,洛阳修道之士宋伦,日诵道德二篇,服黄精白术二十余年。一日,得老君飞灵丹符,于景王时授书录,入中岳仙去。
第五十一化:叹犹龙。孔子拜老子为师,请教道德之事,他称赞老子如犹龙一样,神通广大。
第五十二化:教卫生。南荣厨用七天七夜时间,来到老子住所.请教老子疾病、卫生之学。老子向他讲解卫生之道。
第五十三化:训阳子。老子出游秦,应阳子之邀,讲解道德之理,以此纠正阳子的错误思想。
第五十四化:谈天地。老君隐于景室山,有老者前来拜见,请教天地之理,只见老君挥毫洒墨,观天像、察地气,大谈万物之理.使老叟深受感染。
第五十五化:诏沈义。老君特召高道沈义,授以白玉册青玉界丹玉字,命为碧落侍郎。
第五十六化:付鬼林。秦始皇封泰山,建老君祠于楼观台的南面,忽见老君降于座所,始皇帝惊喜不已,求道于老君,老君授以鬼林经、策役鬼神之符。而后,忽隐不见。
第五十七化:解道德。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自号河上公,精通道德深意.文帝请教道德之意.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闻"。又授素书二编,文帝后熟读之。
第五十八化:授道像。汉武帝喜好仙道,老君觉得他的修道途径有误区,于是,派西王母授于其白银像五躯、六甲灵飞、金书秘字、左右策精之文及上清十二事等,武帝跪拜接受。
第五十九化:游琅琊。道士于吉,因痼疾而诚心好道.汉成帝时,老君化身下降琅琊曲渊之上,授于吉《太平经》一百七十卷,又授其一百八十戒,于吉拜而授之。
第六十化:校图籍。汉安帝时,老君化身降于泰山,召江夏道士刘图,命其校定天下名籍.刘图听命而校之。
第六十一化:盟威录。汉顺帝时,老君乘云车,群仙侍卫,降于蜀之鹤鸣山,授张道陵正一威盟秘录、三业六通之诀及三洞众经各千余卷,雌雄二剑和阳平治都功印一枚,自此,正一威盟道正式成立。
第六十二化:说斗经。永寿元年,老君乘白鹿、紫车,降于成都,说北斗七元削死注生之法,又说南斗六司陶魂铸魄之功,命王长、赵升二人叙述其事。
第六十三化:授大洞。汉灵帝时,老君降于天台山,自号太上玄一真人,授洞真经、洞玄经、灵宝经各三十六部,以授葛玄。
第六十四化:极民灾。道士王纂居于马迹山,当时社会纷崩,民不聊生,老君授其水石还丹日月光华经,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六十五化:饬教戒。北魏高道寇谦之,自幼喜道,立志弘扬道法。某日,老君降授其经戒九卷、太平素经一百卷,命其行化道法。
第六十六化:创安化。唐武德三年庚辰年间,老君降于羊角山北坡,诏告天下说:“唐天子李某,今得圣治社稷延长.应该在长安城东置安化宫,并且设道像,这样天下太平”。唐高祖听从照办。
第六十七化:光蘸坛。唐高祖时,老君降于洛阳城北山,赐文赏经.顿时,蘸坛上光耀广照,景象甚是奇异。
第六十八化:皇天原。武则天文明元年,老君降授洛阳升玄观,道士邬玄崇跪拜,老君告之,吾乃太上老君,入朝帝之祖,国祚既永世延续。
第六十九化:柱像纹。开元间,老君降于蜀州新津兴新寺,隐于寺中一木纹之中,其图画栩栩如生,众人十分惊异。蜀州刺史命人取柱像送至京城,安置在大同殿内。
第七十化:庆玉像。开元间,玄元皇帝称,梦见老君像在楼台观山间,于是,命人寻之,果然得到老君玉像三尺,供奉于兴庆宫。
第七十一化:彰灵宝。唐玄宗天宝年间,老君降授,告诉道士田同秀,有一金匮灵符在桃林故关尹喜旧居处,汝等可取之.果然得之,玄宗皇帝登丹凤楼迎之,后供奉于灵昌殿。
第七十二化:现朝元。唐玄宗天宝年间,老君现于郦山朝元阁,玄宗皇帝亲见,于是,改朝元阁为降圣阁。
第七十三化:颁流霞。女道士王法进自幼好道,一日老君降授,赐其玉杯霞浆饮之,后法进乘鹤升仙。
第七十四化:刻三泉。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老君现于汉中郡三泉黑水之侧,唐玄宗礼拜之。于是,命人刻真容于石像之上。
第七十五化:云龙岩。唐肃宗至德二年,通化云龙岩乡民祈福时,忽见老君真像立于山前,好久才隐去。
第七十六化:应帝梦。唐乾元二年,老君应皇帝之梦,现其像于先天观圣祖院内。
第七十七化:居玉堂。唐德宗贞元十年,蜀地女道士谢自然修道成功,老君诏之,见老君坐于玉堂之上,左右神仙真人辅之。
第七十八化:履百莲。唐敬宗宝历二年,皇帝要求起居郎柳公权书道法之事,忽然,老君立于白莲之上,右手捧五明扇,左手垂于悬空中,神情甚是悠然.不一会就腾空而去.于是众人画出老君真像。
第七十九化:明崖壁。唐文宗开成二年,老君像自现于阆州北九里嘉陵江上小山之前.百姓感其神灵,于是,刻石建庙在阆州之内。
第八十化:胗庞勋。唐懿宗年间,老君现于徐州,歼灭凶恶庞勋,救万民于战火之中。
第八十一化:愈恶疾。有道民梁光映久犯癞疾,无法根治,一日老君降授其天童护命妙经,让其诵之,以符水沐浴.不久其病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