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钟镇的铜钟的悠久历史

清代雍正年间,15里改称15保,即:正阳保、柔远保、归化保、南和保、乐善保、常丰保、礼庄保、守信保、新兴保、柳寨保、浅塘保、汝南保、黄里保、塘上保、朱黄保。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办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5个区,下辖20个乡。

民国10年(1921),县境划分为5个区。第一区,简称中区,治所设城内。第二区,简称东区,治所设王勿桥。第三区,简称南区,治所设铜钟。第四区,简称西区,治所设增益店。第五区,简称北区,治所设寒冻。分辖154个街村;后又改街村为乡镇。

民国38年(1949)3月12日,正阳解放,正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全县划分为城关镇(县辖)和寒冻、汝南埠、铜钟、陡沟、熊寨、王牌寺六个区,下辖174个乡。1950年秋,进行土地改革,区乡体制有很大变化,规模由大变小(每乡约500户左右)。

1956年,并小乡为23个中心乡(镇),即:城关镇、山头铺、王牌寺、陈寨、油坊店、闾河店、岳城、寺王店、王勿桥、西严店、新丰集、永兴铺、漫塘铺、姚楼、老店、康店、孟庄、胡冲店、王店、徐庄、袁寨,梁庙、熊寨。撤销区级机构,县直接辖乡。

1958年,中心乡(镇)合并为9个乡,即城关乡、铜钟乡、熊寨乡、陡沟乡、汝南埠乡、王勿桥乡、闾河乡、寒冻乡、袁寨乡。同年8月,全县9个乡又改为9个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即:红旗(城郊)、上游(汝南埠)、五星(袁寨)、东风(铜钟)、先进(寒冻)、红星(王勿桥)、团结(闾河)、钢铁(陡沟)、工农(熊寨)。

1961年,变9个人民公社为9个区(镇),辖40个小公社、372个生产大队。

1962年,撤销区和小公社,并为城郊、袁寨、寒冻、汝南埠、王勿桥,闾河、铜钟、陡沟、熊寨9个公社和1个城关镇。

1966年至1976年间,社队体制变动三次:1966年增划大林、皮店、兰青、雷寨、油坊店5个公社;1975年增划西严店、永兴、岳城、新阮店、傅寨5个公社;1977年增划彭桥、梁庙2个公社。至此,全县***有22个公社(镇)。

1983年10月,体制改革完成,全县22个公社(镇)改建为22个乡(镇)。到1985年,区划没有变动

同中镇位于正阳县城南25公里,地处淮河北岸,紧临省道开龚路,东与息县相邻。全镇拥有土地面积10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辖15个行政村,326个村民组,总人口34697人。

正确名字是铜钟镇,古代也这样叫